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教育 > 正文
品味真理的味道·学习笔谈 | 殷忠勇:准确把握党的作风建设的辩证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化改革需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本领。事业发展越是向纵深推进,辩证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作为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的灵魂,辩证思维是新时代攻坚克难的关键法宝。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任务繁重,唯有持续深化党的作风建设,方能巩固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地位。作风建设过程中矛盾普遍存在,需以辩证思维破题,从宽与窄、虚与实等六对矛盾切入,剖析规律,提升作风建设实效,使其契合人民期待,经得住历史与实践检验。

一是宽与窄。“宽”指的是覆盖面广、包容性强,而“窄”指的是重点突出、精准施策。“宽”与“窄”的辩证统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思维,彰显了战略宽度与战术精准的有机结合。一是“全覆盖”与“关键点”相统一。监督既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保党组织和公职人员监督无死角;又要聚焦关键领域与“关键少数”,精准发力。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八项规定正是这一伟大工程的切入口和动员令,如同老虎吃天,唯有抓准重点才能有效突破。二是“包容性”与“精准度”相统一。制度设计既要确保包容性,为实践创新留足空间;又要精准划定行为边界,需破“牛栏关猫”之弊、“小而碎”之困,杜绝虚化僵化。三是“普遍性”与“差异性”相统一。既面向全体党员强化教育,筑牢政治清醒与思想自觉根基;又聚焦不同群体精准施策,如针对年轻干部推进“扣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工程,对退休干部完善教育管理机制,防范违规行为。四是“从严性”与“区分度”相统一。既要全面收紧纪律红线,严肃查处党员干部各类违纪违法行为,确保纪律的刚性约束;又要制定容错纠错实施细则,精准区分失误与违纪、为公与谋私,体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二是虚与实。“虚”代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表现为表面文章、敷衍塞责、脱离实际等,与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背道而驰。“实”则体现为实事求是、真抓实干、注重实效等优良作风,强调深入实际、解决问题、服务群众。既要以“实”为本。党章等党内法规是根本遵循,党定干部标准是用人准则,党的纪律是不可触碰的红线。依规依纪办事天经地义的,绝非苛求干部。实事求是党员干部工作的基本准则,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是党员干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唯有以“实”为本,才能确保党的事业行稳致远。又要化“虚”为“实”。现实中,部分党员干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敷衍虚浮,口号多、行动少,甚至以“说”代“做”、以“做”充“成”。党中央直面此类问题,深入剖析根源,精准施策整改,要求党员干部专注工作、狠抓落实,以实干践行宗旨、以实效赢得民心。

三是表与里。“表”指的是党员的外在行为表现、工作态度和外在形象展示。“里”指的是党员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党性修养、能力素质和知识水平。要坚持“表”与“里”的辩证统一,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思想与行为相统一。信念是本,作风是形,本正而形聚,本不正则形必散。党员干部只有在思想上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在日常行为中展现出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而不是空喊口号、做表面文章。思想行动统一是党员干部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二是言论与行动相统一。党员干部要做到言行一致,杜绝说一套做一套,不能口头上讲为人民服务,行动上却只考虑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言行一致不仅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更是赢得群众信任的关键。三是工作态度与工作成效相统一。工作态度是前提,成效是结果。党员干部若敷衍推诿,难出实绩。唯有将积极态度转化为实实在在工作成果,方能体现作风建设表里如一。要以结果为导向,用成效检验态度的真伪。四是外在形象与内在党性相统一。党性是作风之基,作风是党性之表。改进作风不能止步于表面整改,需透过现象看本质,以作风问题为切入点深挖党性根源,标本兼治提升党员干部综合素质。

四是长与短。“长”指的是作风建设的长期性与持久性,强调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短”指的是解决作风问题的阶段性与紧迫性,要求聚焦当下、精准发力。坚持“长”与“短”的辩证统一,一是需要立足长远,构建长效机制。作风建设是系统工程,必须着眼长远,从制度层面固本强基。健全监督、考核、问责机制等,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确保制度落地见效。同时,持之以恒强化思想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深处践行优良作风,筑牢抵制不良作风的坚固防线,让作风建设内化为自觉、行化为习惯。二是需要着眼当前,解决突出问题。作风建设既要着眼长远,也要立足当下。聚焦群众关切的突出问题,以“钉钉子精神”开展专项整治,让群众见实效;坚持抓早抓小,对党员干部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纠偏,防止问题恶化、不良作风滋生蔓延,确保靶向发力、精准施策。三是需要长短结合,实现良性互动。作风建设既要注重长远规划,也要兼顾短期目标,统筹推进。将长远规划拆解为阶段性目标稳步实施,以长远目标校准方向,避免工作短视。通过系统谋划、协同发力,推动作风形成良性循环,确保作风建设在新时代不断取得新成效。

五是信与效。“信”指的是党员干部对党的信仰、信念,对党的作风建设要求的高度认同和自觉践行,也是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它是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撑,指引着党员干部的行为方向。“效”指的是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以及通过作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等。它是“信”的外在表现和具体体现,是检验作风建设成效的最终标准。坚持“信”与“效”的辩证统一,一方面需要以信促效。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党员干部深学党的理论,将学习成果内化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领导干部应以身作则,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带头践行优良作风,引领形成良好风尚,确保作风建设见实效。另一方面需要以效固信。聚焦群众深恶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以实际行动让群众看到作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用惠民实效赢得群众信赖。同时,强化制度建设,将作风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固化为长效机制,以制度权威保障落实,坚定党员干部推进作风建设的信心决心。

六是分和合。“分”是指对作风问题进行分类梳理、精准识别,明确不同类型作风问题的特点、表现形式和产生根源,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合”指作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分”是“合”的基础,只有对作风问题进行细致分类、明确责任,才能在协同配合中做到有的放矢;“合”是“分”的保障,只有形成合力,才能使分类解决问题的措施得到有效落实,避免各自为政、相互脱节。坚持“分”与“合”的辩证统一,一方面需要注重统筹兼顾。坚持作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构建一体化推进格局。对风腐问题综合研判,深挖根源、把握规律,既查办腐败案件,又从作风查缺补漏,针对制度与监管短板提出整改,实现风腐同查同治、标本兼治。另一方面需要灵活动态施策。作风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分”与“合”的关系也需要因时因势而变。根据不同时期作风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实际情况,在具体工作中适时调整“分”与“合”的侧重点,在问题复杂时细化分类突破,需系统治理时强化统筹攻坚,确保作风建设持续提质增效。

(稿件来源:江苏年轻干部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作者为江苏省委党校第55期省管干部进修班学员、江苏医药职业学院院长)

责编:李艳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