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5月26日15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5位公安系统先进典型代表走到直播镜头前,围绕“弘扬公安英模精神 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主题,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讲述各自在岗位上忠实履行职责使命、积极回应群众期盼、奋力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的拼搏故事。

出生于1998年的连云港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六大队副大队长张智恒,是一名网络空间守护者。从警5年来,他一直战斗在打击新型网络犯罪一线,和团队刻苦钻研网络安全前沿技术,构建网安协同作战平台,研发人工智能警务应用,开展线索挖掘和犯罪预防,重点攻坚“黑客攻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人工智能深度伪造”等多个新型领域网络犯罪。目前他已参加大案攻坚、专项行动50余次,侦查研判涉网犯罪嫌疑人4400余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
当有记者提问:为什么选择当警察?在遇到困难、危险的时候,有没有想过退缩、放弃,或后悔当初的选择?
张智恒脱口而出:“从怀揣热爱穿上警服的那天起,向前冲锋、不怕牺牲,就成了刻在我骨子里的本能。”
网络空间安全事关国家安全、人民安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网警,我将以鼠标化盾,键盘为剑,用忠诚担当守好‘云端灯火’,让青春之花绽放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身着警礼服,张智恒作出庄严承诺。

在他看来,网络战场虽无硝烟但暗藏刀光。2021年他和战友在抓捕一伙涉网犯罪嫌疑人时,遭遇对方激烈抵抗,其幕后团伙向他们发出威胁信息,试图远程销毁证据、干扰破案。“但这更加坚定了我们一定要抓到犯罪分子的决心。”张智恒回忆,最终他们辗转两省三市,在清明假期的最后一天,一举抓获了案件幕后核心人员,嫌疑人到案时问:你们节假日怎么都不休息,再晚来一点我就出国了。“那一刻我们感到特别自豪。纵使夜以继日,我们会24小时‘在线’,切实捍卫亿万网民的合法权益。”他说。
面对瞬息万变的网络安全威胁,张智恒一直要求自己精益求精做好两件事,一个是“快”,锤炼快人一步的本领,在关键时刻先人一手,掌握网络战场“主动权”;另一个是“稳”,面对突发状况沉得住气,处变不惊。既要像排爆手拆弹一样找准“线”、果断一“剪”,防住风险,也要像狙击手一样瞄准“点”、雷霆一“枪”,阻击犯罪。“这也是我在案件侦办中克敌制胜的秘诀。”他分享道。
在谈及侦办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过程时,张智恒说,该类案件很多时候表现为骚扰电话和广告短信。他曾侦办一起利用技术手段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线索来源就是一通简单的装修广告电话,但背后隐藏的却是一个职业化犯罪团伙,其中有些人还具备着较高的计算机专业水平,熟知互联网企业数据的存储模式,通过网络攻击手段侵入企业内网,窃取公民个人信息。

在与犯罪团伙交锋过程中,张智恒被问到最多的两个问题,就是“你是怎么找到我的?”“我犯的罪严重吗?”他分析认为,这两个问题背后,一是反映出网络犯罪团伙常常自认为手段隐蔽、技术高超,妄想侥幸躲过网安部门的侦查打击。二是网络犯罪团伙自身对数据泄露也非常后怕,担心引发更加恶劣的刑事犯罪。
“对网安民警来说,侦办此类案件,其实也是在和犯罪分子在打技术战和心理战。我们只有不断地加强专业知识储备,坚定敢打必胜的信心,才能打赢一场场技术博弈和心理较量的硬仗。”他表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公安机关坚决依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筑牢数据安全隐私防线。他也提醒广大群众,使用网络要牢记“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保护好个人信息,共同维护网络安全。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胡兰兰/文 曹阳/视频 杨晓珑/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