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政言|提升思政引领力,建设教育强国

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张杨乐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强国建设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思政引领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首要特质,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性质,彰显了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宗旨,为党的教育事业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要高度重视思政引领力的基础性地位。作为教育强国的“六力”之首,思政引领力对教育强国建设的价值方向、精神动力、育人格局都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首先是要解决教育“为了谁”问题。提升思政引领力的内涵要义就是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和捍卫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之路,为立德树人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

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强国,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价值属性和战略属性,这些属性的有效发挥需要教育者的谆谆教诲,更需要被教育者的思想自觉与身体力行,尤其青年学生群体,作为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中坚力量,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主体,其意志品格、思想观念、精神状态至关重要。提升思政引领力就是要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激发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对象始终坚持政治自觉、理论自觉,强化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塑造积极正向的精神动力,这亦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

为教育强国建设构建了系统的育人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大思政”格局提出了系列论述,其实质是协同更加广泛的社会力量,统筹多方资源,多维立体发力,配合支持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系统化构建纵横联动的“大思政”格局,助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这其中,学校各种教育要素、渠道、手段,需要齐心合力,营造健全合理的育人生态,实现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升思政引领力,借助各种形式的教育育人渠道,凝聚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育人力量,让各类教育资源在“大思政”育人生态中得到最优配置和充分利用,形成整体性的育人合力,是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黏合剂”。

要合理把握思政引领力与教育强国的内在统一性。提升思政引领力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充分发挥思政引领力的实际效能,应合理把握思政引领力与教育强国之间的内在联系。

目标上的统一性。从根本目标看,思政引领力与教育强国建设之间具有方向上的统一性。思政引领力要解决的是符合党和国家需要的人的问题,着眼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些带有根本方向性和终极目标性的问题,致力于从价值导向方面对教育强国建设提出内在要求。教育本身就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就是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教育强国建设的效果如何、强与不强的标准就落在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得到有效实现上。

宗旨上的统一性。无论是思政引领力的发挥,还是教育强国建设,都旨在发挥教育应有的育人功能,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思政引领力的根本在于对人的思想境界开展的价值引领,借助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系统实现育人目的。而教育强国建设的首要之举在于思想引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强国应该对教育系统,尤其是教育目标系统有明确的思想自觉和清晰的价值引导。

路径上的统一性。思政引领力的实现与教育强国建设具有路径方式上的同构性。思政引领力,主要是通过教育系统的协同发力,它是在教育强国的视域中,通过教育的各个要素的调节和引导加以实现。教育强国从其路径来说,主要通过对于不同学段、各种形态的教育,如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国民教育与干部培训、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聚合力量,但位居基础性地位且贯穿始终的是思政教育。思政教育成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此意义上思政引领力与教育强国具有路径上的一致性。

要不断提升教育强国建设中思政引领力的实施路径。在建设教育强国进程中,思政引领力提供的是具有引领性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若要转化为现实的物质力量,最重要的就是要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条件,解决落地见效的问题。

完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有效发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是思政引领力提升的重要路径。思政引领力,顾名思义是借助“思政”达到的引领效果,这里的“思政”更多指向“大思政”,既包括专门的思政教育,还包括日常的思政工作以及各类专业的课程思政等,需要学校思政育人体系的全要素协同和整体性发力。在此意义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完善程度直接决定了思政引领力的实际效果。构建要素完备、体制完整、机制协同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才能将思政引领力的强大功效发挥出来,切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发挥思政课作为主渠道的作用。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学校实现思政引领的主渠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论述,既拓宽了思政课建设视野,也提升了思政课的境界和使命。思政课建设也推出各种创新举措。既有融合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大思政课”的建设,也有贯穿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还注重学校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使得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得到不断拓展,思政引领力得到切实提升。

优化思政引领的育人生态。教育强国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要发挥好思政引领力,不仅要综合考量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种生成要素和发展条件,还要着眼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生态系统。这就要求树立全链式生态思维,不仅要从静态结构方式上实现要素性建构向整体性建构的转变,还要从动态运行机理上实现互联互通层次向和谐有序层次的跃迁,最终形成整体性、全贯通、无缝隙的协同育人工作系统,积极营造可以促进思政引领力有效发挥的育人生态,从而实现思政引领力成效最大化。

责编:陈逸颖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