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5年培育超4万留学生,江苏缘何成为东盟国家留学生来华留学的首选地?

交汇点讯 日前,在江苏—东盟国家教育合作交流会上,江苏发布了五大典型成果,交出五年亮眼“成绩单”,并启动“江苏—东盟青年学子交流行动计划”,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人才动能。目前,在苏东盟国家学生约占在苏留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规模、质量均居中国前列,江苏缘何成为东盟国家留学生来华留学的首选地?

从“彭城兄妹”到“澜湄学子”,江苏成为东盟学子的“第二故乡”

在中老铁路线上,老挝万荣站值班员彭城正认真核对列车进出站信息,他的姐姐美丽是客运员,正热情引导乘客检票乘车。“彭城”和“美丽”,是他们在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读书时起的名字。

沿着铁轨延伸的方向,更多“彭城兄妹”的故事正在上演。不少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如今已经成为中老铁路的火车司机、铁路某段技术质检员、列车员……他们既能熟练操作中国制造的工程机械,又深谙当地文化习俗,成为适应海外中资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更是促进民心相通的纽带。

一组数据勾勒出江苏教育的“东盟足迹”:五年来,江苏高校共招收东盟国家留学生4.01万人,占江苏留学生总数的25%;江苏高校为东盟国家的政府官员、教师、企业技术员工等开展专题培训5.2万人。

河海大学湄澜水科学青年领袖计划培训班

在河海大学,就读于“澜沧江—湄公河学院”的缅甸小伙武贤祥正在学习智慧水利的前沿知识,在他心中,江苏已是自己的第二故乡。2022年,河海大学获批建设“澜沧江—湄公河学院”,与柬埔寨、老挝等国紧密合作,在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水资源工程等领域,发挥学科优势,培养专业人才。目前,河海大学通过开展清洁能源、人文与社会发展、防灾减灾、大坝工程安全等线上线下培训班,培训湄公河国家政府官员、青年技术骨干、专业教师等约500人次。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合作平台架设技术转化高速路

五年来,江苏高校与东盟国家高校共建高水平科研平台27个,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89个。同时,江苏高校携手东盟国家高校、中资企业,共同研制490个“职业教育国际标准”。

“我们自20世纪90年代就与泰国清迈大学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且随着时间延续,友谊愈发深厚。”江苏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崔勇介绍,双方共建的“一带一路”可再生能源与碳中和国际联合实验室被纳入中国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管理体系,目前已经成为中泰绿色能源合作的重要平台。集科研攻关、技术转化、人才培养于一体,形成跨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生物燃料制备、无废制备生物柴油……他列举的几项科研突破,都是由双方合作完成。“未来,实验室将重点围绕绿色氢能、生物质液体燃料、碳捕集与资源化利用等前沿领域深化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绿色低碳技术发展,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崔勇说。

中印尼产教融合共同体

参加“江苏—东盟国家教育合作交流会”后,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张晓明随即赶往印度尼西亚参加中印尼首届大学校长论坛、北苏门答腊大学校园招聘会等活动。

“这些系列活动都是由中印尼产教融合共同体组织的。”张晓明说,去年12月,学校与雅加达国立大学、中印尼文化与教育交流协会共同牵头成立了“中印尼产教融合共同体”,首批成员有40所中国职业院校、35所印尼大学和55家印尼中资企业。共同体服务于两国的产能合作、企业需求,“比如,共建‘印尼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印尼国家职业教育标准认证中心’,3年内引入中国高职院校50种先进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体系、引入中国高职院校50个优质专业,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体系、职业教育标准认证成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使用。”

“郑和学院”“鲁班工坊”里走出“丝路工匠”,校企共育破解本土化难题

柬华应用科技大学

此次交流会的举办地——柬华应用科技大学,就是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成立的中国首个海外应用技术大学。该校在柬埔寨开展职业本科学历教育,学生可同时获得中国和柬埔两国的学历和学位证书。

五年来,江苏高校在东盟国家举办境外办学机构和项目64个,“郑和学院”“鲁班工坊”等一批境外特色办学项目多点开花。

“‘走出去’的企业有什么样的需求,我们就朝着需求方向培育人才。”交流会上,淮阴工学院泰国郑和学院揭牌。淮阴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刘玉君介绍,当前,郑和学院的各项计划已从“设计图”变成“施工图”。

她说,学院将对接泰国发展需求,在电子电路等合作共建领域合作共建不断发力,创新专本硕国际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贯通式培养模式,开发专业教学标准、线上课程资源、双语教材。同时,创建“郑和学院电子电路研创中心”,加速电子与汽车行业先进技术成果加速转化落地。目前,已有包括淮阴工学院在内的省内高校在东盟国家建有7个“郑和学院”。

印度尼西亚鲁班工坊

位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穆罕默迪亚大学内的鲁班工坊内,一台台智能制造设备旁,学生们操作机器的声音和讨论声交织。今年2月,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印尼鲁班工坊揭牌,这是江苏首个鲁班工坊。不久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穆罕默迪亚大学又新开发了6门双语课程。“与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鲁班工坊以来,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都得到有效提升。”穆罕默迪亚大学工程学院院长伊尔凡说。

“企业从‘走出去’到落地生根,最终靠的还是人。”海螺水泥印度尼西亚区域总经理助理秦栋感慨,企业最缺的就是具备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本土化人才。为解决难题,公司与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穆罕默迪亚大学持续深化合作,打通人才供需“桥梁”,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

江苏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依托“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活动平台,实施“江苏—东盟国家青年学子交流计划”,完善专家学者互访、奖学金交流生、信托基金项目、暑期学校等长期机制,构建起多维度的人文交流网络,培养更多中国—东盟友好交流使者。在高等教育领域合作方面,立足“一带一路”国际产业合作需求,聚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推动双方高校及科研机构协作科研攻关;在职业教育领域合作方面,推广建设“鲁班工坊”“郑和学院”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平台,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合作质效。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 程晓琳

责编:李睿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