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以“症”破界,“症状门诊”重塑就医体验

在传统医疗体系中,门诊名称往往从专业出发,如 “心脏外科”“心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科”等,虽体现学科分类的严谨性,却让部分患者在就医时遭遇选择困难。近年来,在专病专科门诊大量增加的基础上,症状门诊正不断涌现,像是“头痛门诊”“肩痛门诊”“鱼刺门诊”“学习困难门诊”等等,门诊名很“白话”,部分门诊还十分火爆。这些症状门诊,打破了学科间的壁垒,实现了从以医疗本位到以患者本位的跨越。

症状门诊,为患者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就医路径。患者就医时“不知该挂什么科”的困境是长期存在的。长期头痛的患者,可能辗转与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耳鼻喉科等多个科室;鱼刺卡喉,患者可能在急诊或是耳鼻喉科之间犹豫不决。症状门诊让患者对号入座,“套”对症状,就能快速找到相应的就医窗口,节省了患者就医时间,减少了因科室选择错误带来的重复挂号、检查等麻烦,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症状门诊,筛选出了更多潜在的、需要干预的患者。一些症状普遍,但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病因,过往患者可能因为“不知是病”或以为“只是小病”而选择不就诊或拖延就诊。以爆火的“学习困难门诊”为例,学习困难、成绩差是家长可以感知的问题,但背后涵盖了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孤独症、青少年抑郁等复杂病症。许多家长对疾病不了解,部分家长即便意识到孩子可能存在问题,也对精神科存在误解或顾虑,不愿主动就诊。症状门诊在事实上降低了就医门槛与心理防线,让更多需要干预的患者进入医生视野,也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得以精准投放。

症状门诊,背后还有多学科的协同支持的大变革。头痛门诊,可能涉及神经内科的脑血管疾病、神经外科的颅内病变、耳鼻喉科的鼻窦炎等多种病因;解决肩痛,要调用骨科、影像科、运动医学、康复科等多学科的力量……传统医疗体系内各科室相对独立,症状门诊的开设倒逼医院打破学科壁垒,建立起高效的多学科协作机制。只有多学科协同支持,才能真正发挥症状门诊的优势,为患者解决问题的同时,推动医院管理模式向更加精细化、协同化的方向发展。​

症状门诊越开越多,是医疗行业顺应时代发展、践行 “以患者为中心” 理念的生动写照。以患者视角重塑就医入口,背后蕴含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变革,更是推动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关键力量。未来,随着更多症状门诊的落地,期待医疗行业持续深耕细节创新,在尊重医学专业性的同时,让人性化服务贯穿诊疗全流程,真正实现 “以患者为中心” ,为全民健康保驾护航。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彦

责编:蒋明睿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