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记者 张明兴 通讯员 台宏威 付薪妃 林军)近日,在连云港海关关员监管保障下,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从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发出,将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驶向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和地区。据统计,今年1—4月连云港海关监管保障中欧(亚)班列开行运量2.65万标箱,同比增长1.3%。
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首个落地的国际经贸合作实体项目,现已成为中亚国家过境运输、仓储物流、往来贸易的重要平台。“货物从基地发出6天能抵达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10天左右能到达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十几天就能到达吉尔吉斯斯坦的阿拉梅金。”中哈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孔祥伟介绍,今年以来,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实现业务新突破,成功开拓乌兹别克斯坦硫酸钾过境运输,与既有氯化钾、尿素、氮磷钾复合肥形成四大化肥产品矩阵,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农业需求的能力进一步扩大。
为支持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提质增量,连云港海关依托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持续提升过境集装箱“船车(站)直取”零等待、中欧班列“保税+出口”集装箱混拼模式成效,为连云港中欧(亚)班列注入创新发展动能;积极推广“铁路快速通关”模式应用,充分盘活港口运力;此外,充分发挥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作用,优化拓展“一带一路”智慧监管平台功能,推动全业务流程“无纸化”办理,进一步提升班列发运效率。
“我们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全流程无纸化管理的转关作业,同时叠加应用全时段‘预约查验’等便利化举措,确保货物即到、即查、即放,进一步提高班列通关效率。”连云港海关物流管理科科长刘贵明介绍。
目前,连云港口岸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高效的海关监管模式、成熟的作业流程等优势,已稳定形成了中亚经连云港至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地区的过境运输大循环格局,铁合金、钾肥、铅锌锭、温石棉等过境货量居全国前列,过境货种增加至14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