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土里钻金、水中生银” 30余个特色产业集群共谱丰县富民曲

夏日的丰县,林间蝉鸣与池中涟漪奏响增收乐章。从凤城街道的金蝉养殖基地到师寨镇的育林合作社,从欢口镇的锦鲤场到全县遍地开花的特色产业基地,丰县正以“土里钻金、水中生银”的产业智慧,蹚出一条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傍晚时分,在丰县凤城街道500亩林地金蝉养殖基地,养殖户张静昂让金蝉“喝”上精准调配的“营养液”,有效提升孵化出产率,让金蝉生长周期从自然状态的3年缩短至2年,单晚产量可达1万至1.5万个。经销商李威的货车每晚准时停靠林地旁,“作为徐州10万亩金蝉养殖基地的核心区域,丰县金蝉鲜货都是直供市场,目前每斤收购价超100元,比冻货溢价40%。”

在师寨镇育林金蝉合作社,数十亩的柳树林下同样藏着精细的“掘金密码”。负责人杨标蹲守育种大棚,紧盯手中温度计上32℃的最佳孵化温度。“每亩前期投入2000—3000元,次年起每年收益超万元,相当于‘林间种黄金’。”杨标说,在他带动下,小陈庄村100多亩林地实现“出林即变现”,还搭建起卵枝收储网络,让乡邻共享“蝉鸣经济”。药食两用的金蝉,带动丰县超千户农民户年均增收3万元。

来源:视觉中国

与林间热闹相映成趣,丰县欢口镇牧伊养鲤场的17个鱼池波光粼粼。“这条‘大正三色’能卖2000元,花纹越对称,身价越高。”养殖户沙培培手持网兜,展示着刚筛选出的优质锦鲤。7年前,沙培培夫妇从普通鱼塘起步,到如今建成40亩现代化养殖场,年产锦鲤鱼苗300万尾,年效益突破200万元。

孵化过程中,防霉技术和水温控制缺一不可。养殖大棚内,恒温系统将水温稳定在25℃,鱼卵在特制孵化器中静待破壳。更讲究的是“三轮筛选”:幼鱼阶段按花纹清晰度先淘汰大半,6个月后再挑出体长超20厘米的“优等生”。技术负责人杨书亚点开订单系统介绍:“广东、山东的客户都是提前预订,成熟期一到,鱼池边就成了‘交易市场’。”如今,丰县锦鲤不仅走进全国景区池塘,更成为高端水族市场的“硬通货”。

从金蝉到锦鲤,丰县的特色产业正从“单打独斗”走向“集群发展”。“特色产业不是‘盆景’,而是带动全域振兴的‘风景’。”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等模式,全县培育出30余个特色产业集群,吸纳上万农民就近就业。金蝉养殖覆盖10个镇、街道,串联起卵枝培育、生态养殖、冷链物流全链条;锦鲤产业建成省级良种繁育基地,带动饲料加工、水族器材等配套产业年产值超千万元。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晓蕊

通讯员 杨斌 王珊珊 蒋佩瑶

责编:夏晓晨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