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听·见︱如何看待高校的花式招生2.0版本

最近,随着高考成绩公布,一股花式招生的风席卷了社交平台。这股风潮下,各大高校纷纷下场,有的校长带头喊话,以高校优势学科吸引考生注意;有的学校玩起凡尔赛,亮出“空调、独卫、洗衣机”大招,优越的生活配套设施成为最有吸引力的招生广告;还有的学校打起感情牌,前有毕业的学长学姐深情回忆,后有打饭不手抖的食堂阿姨、和蔼可亲的宿舍阿姨双重buff加成,预制出“母校”情怀。

在不少人印象里,传统的招生宣传多少有些严肃,一板一眼之间更多的是复述规定章程,不仅拉开考生与学校之间的距离,还没法有效凸显高校优势和学科特色。此种背景下,亲切活泼的“招生2.0”版本让广大考生和家长卸下了距离感包袱,套用部分网络热梗或流行语来消解信息差也从感官上更容易被人接受。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官方账号

实际上,千姿百态的招生方式算不得是新事,几乎每年招生季都有这么一番热闹景象,相关话题讨论度和网络热梗也层出不穷。公众愿意在信息汪洋中点开主题相似的视频,重要原因之一还是该新颖形式令招生宣传完成了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对话”的转变。

再来,社会发展水平提高,教育条件自然有了实质跃升。空调、独卫、洗衣机之类的配套设施走进大学宿舍,方便学生生活之际,何尝不是高校展现人文关怀的窗口呢?毕竟生活好了,也没必要,没苦硬吃。而正是这些具象化的生活场景,将招生宣传从抽象优势转化为可感知的体验,令初入大学的新生们心生好感,进而提升招生竞争力。

另一个层面上看,层出不穷的招生方式最终归结为学校对人才资源的争取。对一些名校而言,其在优势生源的选择上有很大主动权,甚至不需要刻意宣传就能引来考生报考。可名校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普通院校或囿于地理位置或受困于知名度,仅靠常规的招生方式,很难被大众注意到。此刻,互联网和新颖的招生宣传给了这些院校被看见的机会,以流量、话题、热梗帮助学校突破地域和资源限制,也让考生更全面地了解学校发展,进而做出选择。

不过,尽管花式招生的热潮正盛,但招生宣传的深层意义绝不仅是用网络热梗制造热度,更应像一扇窗口,帮助年轻人洞见不同高校、不同学科的多元价值与独特魅力。

说到底,招生宣传玩出新花样是好事,但热闹之后,高校竞争终将回归到育人初心与学术底蕴的较量。不管是条件优越的名校,还是在默默耕耘的普通院校,能让学生学到安身立命的本领、养成求真实干精神的就是好大学。

(喻婷)

责编:孔婧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