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数字平台的发展为跨文化数字交往提供了技术支撑与平台基础。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涂凌波和硕士研究生初玲羽在《传媒观察》2025年第6期发文,围绕TikTok海外用户网络迁徙至小红书平台这一事件展开研究,发现这是一次群体间大规模的数字交往活动,也是一次逆向的国际传播流动过程。在基于平台的跨文化数字交往中,交往主体之间直接平等的对话是基础,而寻求被看见、被尊重或被认可的双向共鸣关系则是重要目标。打造“平台心智”,构建平台生态,推动我国数字平台稳妥“出海”,可以助力提升我国国际传播效能。
受美国政府颁布TikTok(抖音海外版)禁令的影响,TikTok平台的大量用户自发迁移到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小红书上,他们自称“TikTok难民”,在小红书平台开设账号、发布内容并与中国网民展开频繁互动。“TikTok难民事件”引发了国内外舆论的高度关注,也引发了学界的研究兴趣。
“TikTok难民事件”是一次逆向的国际传播流动过程,表明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网民可以在中文社交平台上开展直接的数字交往:与以往我们主动“走出去”、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开展国际传播不同,这次是海外网民主动“走进来”、在中文社交平台上进行交流互动。这起事件揭示出我国本土数字平台可以为跨文化数字交往提供支撑,也可以为我国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提供新的思路,具有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价值。
本研究围绕“TikTok难民事件”收集一手资料,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海外网民和中国网民在小红书平台上的互动内容,并结合对小红书平台工作团队的深度访谈,主要探讨三个问题:第一,海外网民与中国网民的数字交往有哪些具体表现和特征?换言之,他们在中文社交平台上交谈了什么、如何交谈?第二,作为本土社交平台,小红书在事件中发挥了怎样的支撑作用,有何启示?第三,从文化因素出发,如何推动跨文化数字交往成为一种普遍性的世界交往?
一、群体间大规模交往:跨文化数字交往的新表现
在数字时代,个体通过数字交往不仅实现了信息的互通,更实现了主体间的关系建立与情感维系。本研究根据关键词“tiktokrefugee”,在数据抓取上,综合点赞量、评论量、收藏量等指标,将小红书笔记内容按热度排序,筛选得到排名靠前的253条小红书笔记作为分析样本,按主题内容、笔记形式、情绪类型三个维度进行编码(此处略去编码表),并结合深度学习bert模型,以进一步分析具体文本内容和用户评论情绪倾向。
具体来看,海外用户与中国用户在小红书平台的跨文化数字交往行为在内容、形式、态度情感上有如下表现:
交往内容覆盖面广,包括交友互动、生活分享、文化交流、观点讨论等类型。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交友互动频繁,二是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三是交换不同观点、倾诉情绪。内容发布多以图文形式为主(占比65.8%)、短视频为辅(34.2%),符合小红书平台“笔记”体的符号特点。此外,中外网友的在线交往显示出较强的互动性,通过评论和对话达成交流信息的目的。
该事件中的用户群体结构体现了数字交往主体的多样性。发布笔记的海外用户(占比47.4%)与中国用户(44.3%)比例大致相当。就互动情况而言,海外用户多为内容发布主体,中国用户则多为评论回复主体。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类用户——华人华侨与在华外国人(8.3%)在此次交往活动中发挥了跨文化交往的桥梁作用。
就情感倾向而言,网民以积极情绪为主(占84.2%),积极情绪表现为四种类型:一是感动,外国网友对中国网友的热情接纳、友好开放的交流态度充满感动之情;二是开心,中国网友以调侃、玩梗的方式消解了文化差异带来的社交区隔,使得外国网友感到轻松愉快;三是怀念,主要体现为对早期互联网乌托邦式集体记忆的怀恋;四是不舍,在TikTok重新上架美国市场后,面对海外用户平台回流、平台摇摆的可能,不少中国网友纷纷“挽留”海外网友。
群体间大规模数字交往能够创造丰富的交往空间和意义。从群体层面来看,交往者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群体身份,却呈现出一种突破群体界线的交往状态,这种交流方式可以作为一种弥合文化区隔、促进跨文化持续交往的动力。就交往规模来看,这一交往活动表现出集中、短时间、大范围的交往特征,具有人数众多、自发、无组织的特点。就交往性质而言,“TikTok难民事件”是一次互联网平台上群体间的精神交往活动,也呈现出一定的仪式性交往色彩。
二、本土数字平台:跨文化数字交往何以可能
一般认为,跨文化数字交往活动主要在脸书(Facebook)、推特(X)、TikTok等全球数字平台展开,而在本土数字平台上主要是同一语言、地域、文化的用户进行交流交往。然而,“TikTok难民事件”表现出一种从全球数字平台到本土数字平台的“网络迁徙”。网络迁徙描述了一种社交媒体使用现象,即用户从一个社交媒体平台切换到另外一个平台。那么,外国网友为何选择从全球性的TikTok平台迁徙到以中文语言和中华文化为主的小红书平台?本土数字平台本身具有怎样的特性和功能足以支撑跨文化数字交往活动?这可以从平台特性、平台技术和平台文化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平台特性:兼具本土属性与开放服务的生活社区
首先,小红书具备鲜明的平台国别属性。小红书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其受众也主要面向中国用户。在美国政府“TikTok禁令”等政策压力下,不少TikTok网红号召美国用户集体迁移到小红书平台,可以看作是对“禁令”政策的不满与反抗。比如有海外网友在TikTok平台发布视频称,“你们不想让中国人掌握我们非常敏感的个人数据?反正我根本不在乎!(@Jen Hamilton)”;又如小红书海外用户(@Heather Roberts)发布视频表示,“如果我们的政府认为我们会支持这项TikTok禁令,那他们就是疯了。”
其次,小红书具备接纳海外用户的开放属性和社交属性。小红书作为内容平台机构,早年间主要是海淘攻略社区,专注于为用户提供海外购物相关信息和攻略,帮助用户通过互联网直接从海外商家购买商品。2018年,小红书在全球的应用商店上架,自此,海外用户以自然增长的方式不断累积。从平台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小红书在海外市场本就具备一定的用户基础。
再者,小红书为用户提供了搜索引擎的属性。由于小红书包罗丰富的生活话题及用户分享攻略,不少用户在使用平台时有明确的信息导向和目标需求。在“TikTok难民事件”发生后,小红书官方账号发布笔记,向海外用户介绍平台的搜索特性——“把小红书搜索当成你的‘谷歌’”。同时,依靠平台自研的“点点”AI搜索助手,海外用户可以有针对性、高效地了解中国文化。
(二)平台技术:以主站运营与功能补偿提供平台接入
首先,小红书平台在海外用户接入方面具备一定的技术可供性。小红书用户凭海外手机号码即可注册账号,便利的平台准入机制很好地促成了TikTok用户迁徙到小红书平台。
其次,小红书与TikTok存在功能上的相似性。小红书视频内容类型覆盖面广,且短视频的竖屏页面浏览形式、推荐分享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对TikTok的使用需求。就平台功能来说,小红书能替代性满足TikTok用户对于短视频社交媒体使用的基本需要。
再者,小红书平台的特色功能及技术支持具有补偿性作用。小红书以一个主站作为运营阵地,海内外用户共享同一内容池、同一运营版本,在技术层面提供了跨文化数字交往场域,突破了互联网部落化的限制。在算法流量推荐机制上,小红书区别于主要支持头部网红的TikTok,以优质内容为导向的流量推送机制保证了普通用户良好的使用体验及满足感。
(三)平台文化:面向年轻用户打造友好型社群
就平台文化来说,小红书以分享生活方式、生活经验为主要内容,围绕各种生活元素,如美妆、时尚、健康、兴趣爱好、旅游等展开社群话题,容易受到年轻群体的关注和欢迎。此次网络迁徙的TikTok用户主要以年轻人为主。跨文化数字交往的友好展开,离不开平台和谐融洽的社群文化和交往氛围。如果说大量TikTok用户迁移至小红书平台是一次出于对美国政府政策抵抗的偶然性行为,那么小红书平台自身所具备的平台特性、平台技术与平台文化,则是吸引海外网友的必要条件。
三、“平台心智”:塑造平台内外部生态的关键要素
平台正作为一种中介性力量,连接组织着社会资源,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交往实践。各个数字平台依照层级网络构建起一套平台生态系统,彼此拼接交叠、依附共生。在我国,平台层级可以大致分为综合性大平台、行业类平台和政务监管类平台。数字交往依托平台这一场域展开,影响着平台生态;而平台生态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在规制着平台之上的数字交往。
(一)“平台心智”:一个行业术语
“平台心智”是本研究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一个概念,其作为互联网行业的一个术语已经逐渐流行开来。“平台心智”,亦即“平台在决策、运营过程中所遵循的核心原则与品牌价值观”。调研发现,小红书重视所谓的“平台心智”,其致力于打造温暖、爱与互助的平台氛围,遵循真诚、实用、包容三个核心心智,鼓励用户积极表达、真实分享。平台心智可以被看作是平台文化的内核,是将平台“人格化”的一种组织方式,本研究中,用户反馈认为,“小红书一直是励志于做优质内容的平台(用户@一起学安全)。”“我在小红书遇到了很多好人,向我的中国朋友致以厚爱(用户@Celia Marquez)。”“小红书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平台,希望所有国家的人都能保持友好,遵守平台规则(用户@momo)。”
(二)平台内部生态:“平台心智”作为建构原则
平台生态系统既包含平台之间的外部关系,又包括平台自身的内部生态环境。平台心智作为平台的“三观”,从空间上划分出了数字交往领域,平台的文化结构及组织方式都围绕平台心智展开。
一方面,平台心智突出了平台文化结构中情感化的作用。调动受众情感,使用户收获丰沛情感体验,是打造平台心智的主要目的。另一方面,平台心智中介化了平台组织方式。原先的平台运行结构、内容社群相对扁平化,经由平台心智为标准划分出不同分类的子社群,各个数字社群相互协作、功能明确,进一步优化了平台内部系统和交往环境。
(三)平台外部生态:“平台心智”作为发展尺度
从外部生态系统来看,平台之间的关系对应着技术组织生态、内容生产生态和交往规则生态三个层面。平台心智在交往规则生态上提供了一种准则,成为平台间竞争合作的根据。在平台社会背景下,平台在全球和地方社会之间呈现出既融合又分裂、既流通又区隔的动态发展特征。对于这一矛盾关系,平台心智能够帮助处理平台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关系问题。
平台心智能够树立本土平台的核心价值,把握平台话语权。跨国数字平台正在成为数字时代国际传播的信息枢纽,对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走向产生直接影响。此次海外用户从TikTok到小红书平台的网络迁徙,是在不同平台生态系统之间的流动。这一数字交往活动凸显了中国本土平台建设的重要性,把握好本土平台阵地与文化建设,才能迎来各国网友开展文化交往和文明互鉴。
四、对话与共鸣:基于平台的跨文化数字交往
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以及这个民族的内部结构,都取决于与内外部交往的发展程度和自身的生产,而这种生产又是以个人间的交往为前提的。在平台社会语境下,人们的数字交往进一步表现为平台化交往、媒介化交往。如何通过跨文化数字交往使人们之间普遍性的交往成为可能?对话与共鸣为推进数字交往提供了思路。
(一)对话何以发生:跨文化数字交往的实现途径
主体间性反映了人类生存的状况,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在数字交往中,交往主体可以被称为“数字主体”。数字主体的身份并非完全虚构的,但也不完全等同于现实中的交往个体。数字身份信息来源于现实,但很大程度上可以依照个人意愿披露信息,或者塑造个人的数字身份。数字交往主体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随意性,数字主体可以选择参与交流或是旁观,在对话过程中也可以随时中止或是继续。
平台为数字交往主体之间提供了一种民间交往形式,交往主体可以收获双向的对话。一位海外网友(@MaryJo1967)分享自己的交流体验说,“与中国人交谈,我知道技术上已经实现有一段时间了,但是我也没见过什么世面,没受过大学教育。我从未想过能与来自中国的朋友如此轻松地交流,看到彼此生活中的点滴。突然间在那一刻,我觉得生活真美好。”这种基于民间的跨文化数字交往,能从日常生活、更大的人群范围上达成文化交流,其所达成的交往效果是在媒体层面上开展国际传播的重要补充。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对话之上的共鸣,推进数字世界交往?
(二)共鸣何以可能:理解数字交往的特殊性与普遍性
共鸣作为一种双向的互动关系,表现在交往主体共同参与,并且在此过程中收获了被看见、被尊重或被认可的个人心理体验。实现共鸣需要把握交往过程中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一是理解交往主体的特殊性,二是把握交往内容的普遍性,三是在交往中处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对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说,对喜怒哀乐等人类共通情感的认同,构成了共鸣关系的关键。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情感作为交往联结的桥梁,在一定程度上能超越地理与文化的区隔,使跨文化数字交往得以可能。就像不少美国网友在小红书上表达道,“这款软件才是社交媒体应用程序的真正定义,这里的互动率非常高(用户@jdomplays)。”“生活现在很艰难,但我很感激有这个应用让我能逃离那些无意义的事和负能量,谢谢你们一直这么友善(用户@Sutton)。”
五、结论和讨论
TikTok海外用户大量涌入小红书平台,是一场社交媒体平台国际性网络迁徙的奇观,是一次文化交流交往和文明交流互鉴的见证,也为我国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认为,从这次群体间大规模交往活动来看,个体通过建立直接的数字交往关系,获得了丰富的跨文化认知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而群体以身份认同感为驱动,促进了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以平台心智为基本准则的平台生态系统,从平台特性、技术功能及平台文化等方面,构成了吸引大量海外用户网络迁徙的重要因素。从文化内涵来看,海外网友与中国用户的友好互动,正是一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实践,提供了探索跨文化数字交往的新可能。基于上述分析,“TikTok难民事件”为我国互联网平台“出海”提供了新思路,可以助力提升我国国际传播效能。
值得注意的是,TikTok平台的封禁与恢复、小红书平台短时期内海外用户的大量涌入,为我国相关监管部门及互联网机构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与警示。如何处理好稳妥“出海”、拓宽海外市场与保持平台特性的张力关系,如何进一步加强平台内容生态建设、引导提升用户数字素养,以及跨文化数字交往如何促进线下交往、使深层次交往得以可能等问题,尚需做进一步研究。
作者简介:
涂凌波,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博导
初玲羽,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硕士研究生
载《传媒观察》2025年第6期,原文约13800字,原标题为《平台心智与数字交往:从TikTok到小红书的网络迁徙及其可能》。此为节选,注释从略,学术引用请参考原文。“传媒观察杂志”公号全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7Te-P8NO08x_qMwdbzP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