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彭城大地的战鼓撞上江海平原的号角是怎样一番场景?7月5日傍晚,拥有五轮不败金身的徐州队,将坐镇徐州奥体中心与少赛一场仍高居积分榜次席的南通队展开强强对话。赛前,徐州队主场赛事新闻官笑言:“南通来的这头‘狼’,可不太好对付!”
在记者看来,这不仅是积分榜上的榜首之争,更是两座城市精神气质的碰撞与交融。回溯百年,一束革命星火无声联通南北。1921年11月,以“八号门事件”为导火索掀起的陇海铁路全线大罢工,成为“我党初显身手的重大事件”。在军阀的血腥镇压下,轰轰烈烈的铁路工人运动遭受了严重破坏,徐州的地方革命活动也进入一个低潮期。

1923年,南通人吴亚鲁携燎原之心踏入徐州城垣。他于徐州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任教,以教师身份作掩护,在古老彭城播撒革命火种。在吴亚鲁看来,彼时徐州的境况非常棘手,他在致信团中央报告徐州概况时说:“农工的生活是很苦的,教育界是沉闷而幽暗的,政治上是武人独霸的。”
怀着迫切改变的渴望,吴亚鲁开始了新的“拓荒”征程,他以学校为切入点,广泛开展学生工作,把革命基因渗透到可能触及之处。吴亚鲁在三女师担任过国文、哲学、教育心理学、伦理等学科的教师,并兼任三班班主任,他在课堂上一有机会就宣传马列主义,课后广泛接触学生,和学生个别交谈,启发他们提高觉悟。
据当时三班学生徐秉琦老人回忆:“吴老师上课常常给我们讲马克思主义,一开始由于我们觉悟低,不大理解,过了一段时间,吴老师就分别找我们个别谈话。从反帝反封建、妇女解放讲到共产党的性质、纲领,慢慢地我们同学中不少人开始接受了革命真理,极协助吴老师从事革命活动。”吴亚鲁在三女师陆续组织起学生会、妇女协会、创办社会妇女识字班、平民夜校,短短两年时间就把徐州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如今,在徐州市中心繁华的商业街区彭城壹号内,坐落着一排黛瓦红廊、典雅别致的平房,引人注目,这就是吴亚鲁革命活动旧址。110平方米的空间内,包含“吴亚鲁革命的一生”主题展厅、蜡像馆、家风馆三大功能区,系统展示吴亚鲁烈士的革命生涯及徐州早期党组织的发展历程。
旧址所在的鼓楼区黄楼街道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对旧址进行提档升级,整合党建联盟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党建一条街、红色岁月里爱情故事长廊、好人文化墙等资源,实现了中心商圈范围内红色文化、历史文化、诚信文化、商圈文化的互动融合。
2022年,旧址入选江苏省第二批“100个红色地名”,成为流动的红色课堂。每天,讲解员的声音回荡于窄巷,将这位南通人的坚毅身影与彭城红色基因牢牢编织——革命血脉的奔涌,向来不问出处,只向理想奔流。南通赤子与徐州热土的交融,证明崇高精神能跨越地理鸿沟,在异乡点燃燎原烈焰。
徐州与南通的气质,亦宛若江河对海洋的奔赴。徐州,刘邦故里,西楚故地,金戈铁马铸就了雄浑骨架。楚汉硝烟虽已散尽,但项羽“力拔山兮”的慷慨气魄早已沉淀为城市精神底色;而南通临江面海,张謇先生以“父教育,母实业”的远见,将开放基因注入城市血脉,使“中国近代第一城”的荣光在江海交汇处熠熠生辉。一城如山,一城似海,历史沉淀出迥异风骨,却都在时代激流中寻找新航道。

去年是南通跻身“万亿俱乐部”的第五年,迈向“下一个万亿”,南通把向海发展作为未来的最大增量。当地明确,将着力建设全省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力争涉海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
同样在去年,徐州秉持韧劲和干劲,交出一份厚重提气的“成绩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9500亿元,站在了扎实朝着万亿城市迈进的新起点;“343”创新产业集群加快推进,4个产业集群规模超千亿元,迈出转型发展坚实步伐。当前,徐州正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朝着万亿城市阔步迈进。

当两城在新时代握手,产业合作的交响曲奏响了互利共赢的强音。南通享有“中国建筑之乡”盛名,年产值超4500亿元,其铁军足迹纵横四海。而徐州以大国重器回应时代的呼唤——徐工机械的钢铁臂膀,正深度参与南通建设的宏图:苏锡通科技产业园的拔节生长,通启运河水利枢纽的坚实矗立,如东100MWh重力储能项目的创新探索……徐工各类高端智能化设备穿越长江,成为南通建设者手中最可靠的现代“战车”。钢铁与智慧在江海平原交织,奏响一曲产业协奏,成就了彼此不可替代的荣光。
绿茵场上的角逐,何尝不是一场文明的对话?彭城战鼓,承载着两千年淬炼的厚重与勇毅;江海号角,则激荡着拥抱八面来风的开放胸襟。竞技场外,那由吴亚鲁点燃的火种,那由张謇开启的实业之窗,那无数钢铁齿轮咬合共进的日夜,早已将双城命运紧密咬合。
这头“狼”是否好对付暂且不表,毕竟胜负终将随哨声定格。当彭城的战鼓与南通的号角在时代的宏阔舞台上再次共鸣,我们听见的不仅是两座城市的交响,更是历史与未来在江淮大地上的深情对谈,是山与海在新时代的壮丽拥抱。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涛 岳旭
图片来源:徐州分社 南通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