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热到发紫!首个全国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发布,这些防暑救命指南速看

7月2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中国气象局发布首个全国高温健康风险预警。预警信息显示,这两天,华北南部、黄淮、江淮等地高温健康风险较高(黄色预警);江苏、山东等地部分地区高温健康风险高(橙色预警);其中,江苏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高温健康风险极高(红色预警)。

下午2点,南京体感温度超过40℃,江苏省中医院门诊大厅依然人头攒动,大厅一角免费供应的“消暑祛湿茶”变得抢手起来。“医院门诊量大、老年人多,夏季来临之前我们就做了一些准备。”江苏省中医院门诊部主任孙云飞告诉记者,从去年起,医院就陆续对门诊空调进行改造换新,为夏季高温做了提前准备。

针对医院老年患者、外地患者多的情况,医院推出“80岁老人就医零等待”和“外地患者一站式服务中心”,为老年人和外地患者提供预约、检验、检查、取药等多方面的绿色服务,减少他们在医院等待时间。

孙云飞提醒,近期持续高温,市民朋友尤其是老人小孩应该尽量避免在中午前后外出或进行户外运动,可以在早晚气温相对较低的时候开展运动。“不建议在高温天开展高强度的运动,尤其是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可以尝试一些太极、八段锦等温和运动,避免因出汗太多,造成脱水和中暑。”夏季胃口容易不好,也可以适当吃一些开胃的食物,比如乌梅饮、百合绿豆汤等。

记者从南京市急救中心获悉,今年以来,因高温中暑拨打120急救电话的患者达到138例,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南京市急救中心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调配急救资源,全力保障中暑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地救治。

“从上周开始,我们每天都会接到十几起中暑急救电话,仅7月以来,我们就救治了65例因中暑需要急救的患者,其中不乏热射病等重症患者。”南京市急救中心调度科调度长祁鹏介绍。为应对高温天气带来的急救压力,南京市急救中心24小时待命。同时,优化调度流程,确保急救车辆在最短时间内抵达现场。“遇到中暑患者,我们会第一时间指导现场人员进行降温处理,如转移至阴凉通风处、用湿毛巾擦拭身体等,为后续救治争取时间。”祁鹏说。

针对近期高发的中暑现象,南京市急救中心急救专家表示,高温不仅可能导致中暑,同时也是心脑血管急症的致病因素之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中暑分为三种类型,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射病是重症中暑的最严重形式,对人的生命危害最大,死亡率超过50%。

中暑多见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的人群,如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也见于没有重体力劳动的老年人或儿童、孕妇,体温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差或者有基础疾病者。建议出门做好防暑降温,尽量避免在烈日下活动。如果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

7月3日下午,南京市江北新区“银发顾问”和志愿者带着“夏季清凉包”走进老人家里。呙爷爷今年83岁,平时自己生活,是街道的“重点关注对象”。江北新区银发顾问管理中心的杜佳告诉记者,像这类重点关注的结对老人,江北新区有512位,银发顾问常态化开展每周1—2次的走访工作。一旦收到天气变化的预警,区中心通过工作群对银发顾问结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保障恶劣气候影响下辖区内老人的生命安全,以及老人需求及时得到满足。

像如今这种高温天气,银发顾问会随身携带藿香正气丸、仁丹等急救药品,联合医护人员上门,传授给老人夏季防暑知识的同时,更是把清凉送到老人手中,把关怀送到老人心坎。此次上门送清凉行动中,还遇见老人住在鱼塘旁边简易自建房,家中有闷热、漏水的情况,“我们也正在积极协调资源,帮助老人修缮房屋,过上清凉夏天。”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甜 张宣 蒋明睿

责编:赵晶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