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某知名团体将在大连举办演唱会。然而,演唱会门票尚未开售,记者发现举办地附近的酒店住宿费用却出现大幅上涨,最高涨幅达88倍。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粉丝薅我们羊毛,我们为什么不能薅粉丝羊毛呢?你可以不买我家啊。
88倍的涨幅已远超正常供需波动范畴。酒店方意图也昭然若揭,就是想通过设置天价门槛筛选“必看演唱会”的刚性需求群体。这种策略本质是利用大型演艺活动形成的区域性垄断优势,肆无忌惮地“薅粉丝的羊毛”,如此贪利忘义的做法与演唱会经济带动周边业态健康发展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
“互薅羊毛”的辩解折射出畸形市场认知。粉丝提前订房本属合理消费规划,酒店却将其污名化为“薅羊毛”行为,甚至把它当作宰客的借口。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言论可能引发周边商家的效仿,形成价格联盟式剥削。一个城市的顶级演出场地,其配套服务本应提升城市形象,如今却因宰客现象成为负面焦点。
近段时间,各地文娱经济都十分火爆,而许多城市在举办演唱会的同时,也都对周边消费价格进行了严格的监管,对顶风作案者进行了严厉的处罚。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对地方文旅形象起到了加分效果。
要彻底破除文旅活动中部分商家“薅羊毛”的心态,首先应借鉴机票动态定价机制,要求商家公示历史价格曲线与涨幅阈值;其次,有关部门应建立演出季报备制度,对签约商家实施价格承诺管理;然后,在线平台应责无旁贷完善溢价预警系统,及时标注异常价格提醒;另外,一旦遭遇商家“薅羊毛”,消费者可依据价格法第十四条关于“哄抬价格”的条款进行集体诉讼。
“88倍涨价闹剧”,既折射出文娱产业的火爆,也暴露出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无序。只有用监管的缰绳勒住脱缰的涨价冲动,粉丝经济才能真正转化为可持续的城市文旅动能。
(胡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