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听·见|从“饮食”到“进食”,一个字改变了什么

7月1日,新修订的《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正式施行,其中一项引人注目的变化是,第四十四条将“禁止在列车车厢内饮食”修改为“禁止在车厢内进食(婴幼儿、病人除外)”。据南京地铁工作人员介绍,以前禁止饮食是指既不能吃也不能喝,现在是禁止进食,仍然不能吃,但是能喝水了。

此前,“地铁禁止饮食是否应包括禁止喝水”等相关话题引发广泛争议。从地铁管理者角度出发,在列车车厢内禁止饮食,能够有效减少食品残渣带来的卫生问题,维护大多数乘客的乘车环境。很多网友对此表示理解和支持,因为食物和饮料一旦处理不当,确实会对车厢环境卫生和安全运行造成影响。但也有网友提出,在日常出行中,乘客们的情况各不相同,有人可能在炎热天气或长途行程中,需要通过喝水来补充水分。“禁止饮食”的规定在实际执行中确实给部分乘客带来了困扰。全面禁止的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车厢的卫生和秩序,却忽视了乘客合理的需求。管理绝非简单地发布“禁止”指令,而应更加贴合实际情况,平衡好公共秩序与个体需求之间的关系。

图源:南京地铁

针对这场持续多年的争议,新规中南京地铁将“饮食”改为“进食”,精准地回应了民众的关切。这看似微小的一字之差,本质上是城市治理从“一刀切”向“精准施策”的转变,背后是南京地铁积极倾听乘客声音、持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的有力见证,也诠释了城市治理中的人文关怀。这种改变不仅体现了对个体需求的尊重,也反映出城市管理理念的进步,让城市管理不再是冷冰冰的规则堆砌,而是充满温度的人性化服务。

当然,放宽不等于放任,规则的调整并不意味着放松管理。南京地铁工作人员表示,乘客可以喝奶茶等饮品,但要注意避免泼洒。值得注意的是,新规在满足乘客合理需求的基础上,依然坚守着维护车厢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的原则。条例中还明确:违反相关规定,由轨道交通经营单位责令改正,可以处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毕竟,地铁车厢是一个人员密集的公共空间,任何不文明行为都可能影响到其他乘客的出行体验。只有每一位乘客都能自觉遵守规则,共同维护良好的乘车环境,这份规则中的“温度”才能持续传递下去。​

城市治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倾听民众的声音,及时调整规则,城市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民众的需求。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彰显人文关怀的规则出台,让城市治理既有维护秩序的“铁腕”,更有服务民生的“柔肠”,也让我们的城市在规范有序的同时,更具温暖人心的力量,真正成为一座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颜霏)

责编:孔婧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