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汇点讯 7月5日,“苏超”南京队将迎战苏州队,“巧”的是,7月4日晚,“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南京站暨第23届南京市“文博之夏”系列活动在南京市博物馆启动,“夜晚看球,白天看展”的全新文旅体商融合模式,有望让“一日观赛”延伸为“多日停留”。“观赛+看展”将为城市带来文旅全链条消费热潮,同时也让每一位走进博物馆的朋友,在文化的滋养中度过一个激情澎湃的夏天。

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物局主办,交汇点大平台承办的“水韵江苏·博物知旅”暑期活动正式发布,“博物知旅·我的博物馆足迹”征集活动、“博物盲盒·周更计划”系列专栏、“青年×博物馆 双向奔赴的N种可能”系列短视频三大主题活动,将吸引广大青少年朋友走进博物馆与文物对话、与历史对话、与未来对话。全省各地联动举办1500余项活动。其中,推出“拙政问雅•夜苏博”等400余场博物馆夜游活动,“观天下——万国坤舆全图”、“运河奇境”VR大空间沉浸式展览等257个精品展览以及200余场精品研学。
启动仪式还现场举行了小型文艺表演,引来阵阵掌声。


为了破解“预约难”难题,全省91家博物馆开启“超长待机”模式延时开放,其中南京市博物馆等31家博物馆实现周一开馆。现场还发布了首批“江苏省数字文物百宝箱-南京博物院物华天宝小程序”,让“看得见 、看得清 、看得懂”的优质数字三维文物资源触手可及、触手可知、触手可感。
据介绍,“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自举办以来,已在全省12个设区市留下精彩足迹,累计参观人次超187万,文创销售额突破1100万元,创造了“吸睛”又“吸金”的火热文博之旅。



在“见物”板块,观众不仅可以亲眼见到“文物天团”——“小粉炉”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掐丝珐琅鎏金太平有象熏炉、照明“黑科技”东汉初错银铜牛灯和明代饕餮纹玉杯,还可以通过展柜玻璃上的触摸图像“玩转”国宝,仔细观赏珍贵文物的构造细节。
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正在为观众讲解文物(视频结尾右起第二人为宋燕)徐宁/摄
在“水韵”“文韵”“城韵”展区,还有清乾隆景泰款掐丝珐琅莲托八吉祥纹鱼耳炉、清白玉渔家乐船形摆件、东晋青瓷山羊水注、象牙雕竹林七贤士笔筒、大汶口文化彩陶钵、良渚文化玉琮等历代文物精品。
作为此次大展的东道主,南京市博物馆精心挑选了15件(套)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参展。其中有谢球妻王德光砖墓志,该墓志为砖质,竖写阴刻,粗看为楷书,细看仍有隶意。

有出土于南京中华门外长干里宝塔顶长干寺地宫的北宋鎏金银香囊,该香囊银质、鎏金,整体近球形,器盖与器身形制相同,以子母口盖合,盖顶及底部饰莲瓣纹,中心各附一圆形拉环,盖身及器身饰镂空卷草纹,间设拱形开光,开光内以卷草纹为底纹,饰瑞兽、凤凰纹。

还有 “明朝贵妇方形链条包”——嵌宝石金盒,金盒正面饰莲花、如意云纹,上嵌红宝石、蓝宝石和绿松石,盒侧面饰缠枝莲纹,盒底以如意云纹为地纹,上刻梵文六字箴言。据专家考证,这种带链金盒是明代贵族女性佩戴的一种护身符盒,盒内中空可装经文,其功用近似藏传佛教中的嘎乌盒。

展览中不仅有实物展出,数字化展示也是一大看点。在“见展”板块,观众可佩戴VR眼镜,在虚拟世界畅游南京博物院“物华天宝”、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运载千秋”、苏州博物馆“纯粹江南”等30个精品展览。

在“见证”板块,观众可通过裸眼3D技术,沉浸式体验大运河沿线8省17市的无限风光。
同时启动的南京“文博之夏”活动,以“博物馆+”为创新理念,构建青少年文化体验矩阵。全市博物馆推出100余项主题展览、社教研学及夏令营活动,“七彩的夏日”未成年人暑期系列活动携96项特色项目登场,通过沉浸式场景设计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全市22家文博场馆延长开放时间,10家文博场馆实行周一不闭馆,8家文博场馆推出夜游夜演新场景,构建全天候文化体验空间,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惊喜。
为深化馆校合作机制,启动仪式上南京联合100所学校与博物馆签订“馆进校”“校进馆”教学合作协议,启动“南京市青少年文博志愿推介官”活动,并为学生代表授旗,旨在让博物馆成为涵养中华文脉、传播文化力量、滋养美好心灵的“大学校”。
据悉,展览将从7月4日持续至7月20日。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周末,非南京户籍的球迷凭本人身份证和7月5日“苏超”南京VS苏州比赛门票,在7月4日9:00—21:00(20:00停止入馆)、7月5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7月6日9:00—20:00(19:00停止入馆),可免预约进入南京博物院参观。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徐宁/文 邵丹/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