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7月4日下午,在江苏书展举行的《窗台边的犹豫——家庭教育的苏醒》读者分享会上,该书作者、深圳著名教育心理专家赵黎霞女士作了题为“教你如何与孩子沟通”的讲演,提出了与孩子建立良好沟通、避免无效沟通的三种“破局之道”。

演讲中,赵黎霞女士首先强调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她指出一个普遍存在又令人痛心的现象,那就是,孩子的心灵创伤往往发生在看似“安全”的家的附近,甚至就在家中,不排除高知家庭。其根源就是家长与孩子的信任和情感关系的断裂,她提出建立良好沟通的三种“破局之道”。
“破局之道”之一是“角色转换”。家长需要进行双向角色转换,根据具体情境在“倾听者”和“表达者”两种角色之间灵活转换。在孩子委屈或喜悦时,家长要学会静静地倾听,让孩子说完,并尽可能去理解孩子;在孩子困惑或受挫时,家长要提供分析、支持、赋予其力量的语言。“破局之道”之二是“基石原则”。沟通时,家长要做到“不动声色”:闭上评判的嘴、打开倾听的耳、善用观察的眼,营造安全、被理解的沟通氛围。“破局之道”之三是“实战工具”。赵黎霞从自己的20多年教育心理面询实践中总结出有效沟通的方法——四步复盘法。第一步:还原,即让孩子复述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第二步:情感联结,使孩子在问题的发生上有深刻的感受和理解;第三步:升华意识,让孩子在精神层面产生自己的思考、是非分辨和想法;第四步:导出原因,即干预问题或消除隐患。

赵黎霞女士最后指出,对于孩子的任何问题,预防重于疗愈,而预防重在家庭教育。预防叛逆期的三个关键年龄段为2.5—5岁宝宝叛逆期、7—9岁儿童叛逆期、12—18岁青春叛逆期,这三个阶段是培养孩子独立性、情绪稳定和自立能力的关键期,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家长要高度重视。
赵黎霞女士从事家庭教育20余年,所做家庭教育面询达10000小时以上,实战经验丰富。《窗台边的犹豫》立足于她自创的“统合教育”理论,结合作者亲历的12个疗愈青少年心理等问题的教育面询案例,在正面阐述家庭教育理论的同时,指出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诸多误区,告诉家长和老师应该如何面对出现家庭教育及心理问题的孩子。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 冯圆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