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这两天,热得格外直接。无数外卖骑手穿梭于钢铁丛林,在热浪一线奔跑。
骑手不属于聚光灯,但他们是速度,是坚韧,是千家万户生活的“续航者”,他们的汗水值得被看见,他们的坚守值得被记录。在这个酷热的夏天,记者寻找到4名有故事的骑手,体验他们“灼热”的跑单路,讲述他们的拼搏与期待,致敬每一位用脚步丈量城市的平凡英雄。
7月5日上午10点
体感温度:43摄氏度
应记者再三请求,45岁的大伟答应带记者跑单。
新街口商圈,南京商业集聚区,也是全市单量最多、骑手最密的地区。大伟跑了四五年,熟悉每一个街角,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这里的单王。每天,从上午十点半开始,他一刻不停跑到深夜。
“看,1个小时15单”,跑早班的小陈推着电动车,大老远报起“战绩”。
“前两天送餐时右腿擦伤,2个多小时才19单”,老李也凑过来搭话。
“真热啊”,骑手们又聊起天气,这是日常话题之一。午高峰之前,骑手们习惯聚到街边树荫下聊天,喝口水。
“别急,慢慢跑”大伟提醒骑手们悠着点,手指快速地刷着平台跳出的新单子。没多久,他给自己规划好一条自东向西的路线。
十点半,骑手们彼此提醒“安全第一”,各自散去。

大伟从丹凤街出发,10点46分在“艺之源”艺术中心负一楼搬起一箱矿泉水;10点52分,到珠江路上取一份拌饭;10点55分,提起一杯咖啡……很快,他送到了周边的写字楼、医院和幼儿园。“熟门熟路,很少走错。”大伟有点得意。

一路上骑手很多,行人却少,梧桐叶动都不动。不时有骑手跟大伟打招呼,他笑说:“老骑手了。”
记者一直想问大伟,“单王”是怎么练成的。“熬!”他说,自己见的“单王”多,他们每天至少跑15小时,除非身体不舒服,很少停下来。“单王”也聪明,哪个方向好跑,哪家店出餐快,门儿清。
去年大伟每天平均跑120多单,属于头部骑手。今年随着京东外卖入局,他知道的“单王”一个星期能跑1100单,到手约6000元。
日头毒辣,一圈下来,记者喘着粗气,还是跟不上大伟。

下午1点,记者再次见到大伟时,他自己掏钱买了21杯“暴打鲜橙”冰饮,在路边等队里的骑手们来取。去年3月当了队长,大伟没再一门心思跑单,留出时间疏导队友情绪,处理骑手和顾客的小矛盾,很多时候一天下来跑不到百单,“干了队长,要为大伙考虑。”
抬头见队里的老王骑车路过,大伟马上递过去一杯。老王向他抱怨,今天周末单子少,忙一中午才20多单。“天太热,多喝水,慢慢跑。”大伟嘱咐。
沟通,是职业教会大伟的技能。以前,他也脾气暴。“天热、人累,碰到难缠的顾客,骑手脾气不好,心态容易崩。”他说,还是得商量解决。老城区有不少8、9层的步梯楼房,他爬到6楼实在爬不动,就跟客户商量,请对方下2层楼,大部分人还是理解的;客户家门口有垃圾,他也乐意顺手扔一下,与人方便。
算法优化,规则有了温度。大伟告诉记者,以前,骑手被算法推着走,容易被送单时限“绑架”,现在高峰期放宽到50分钟到1小时,配送多了从容;恶劣天气超时,平台有免罚政策,可以延长10分钟。以前,收到一个差评,骑手被扣50元,现在不扣钱。
现在,大伟的队里有21个人,隔三差五进人、走人。大伟说,大家都清楚,跑新街口商圈能挣到钱,但也是真苦。现在他每天都在招人,有的托队员介绍、发朋友圈来,有的听说队长人不错,来试试。不过,看到“小年轻”想当骑手,大伟也会劝劝他们,“进这行容易,出去难”。

采访中,大伟讲话急促,不时盯着小队的群动态。“有个队员车没电了,我去帮忙。”大伟戴上头盔,急匆匆走了。
小心愿:
希望对骑手好一点,保障多一点,派单系统再优化一下。有什么事情,平台多为骑手考虑。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倪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