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滚烫”温度 “滚烫”人生丨她是新街口的“活地图”

编者按 这两天,热得格外直接。无数外卖骑手穿梭于钢铁丛林,在热浪一线奔跑。

骑手不属于聚光灯,但他们是速度,是坚韧,是千家万户生活的“续航者”,他们的汗水值得被看见,他们的坚守值得被记录。在这个酷热的夏天,记者寻找到4名有故事的骑手,体验他们“灼热”的跑单路,讲述他们的拼搏与期待,致敬每一位用脚步丈量城市的平凡英雄。


“你要跟我跑外卖?”“天热,我跑得很快,能跟上吗?”答应接收记者这个“小徒弟”,着实让骑手吴婉婷犹豫颇久。为了不耽误她在接单高峰期的工作,记者将见面时间选在了下午。

“天热别出来,在麦当劳等我!”两点二十分,玻璃门外传来清亮的嗓音。吴婉婷挥着手小跑过来,额角的汗珠在阳光下闪着光:“抱歉迟了,中午单子扎堆。”她解锁手机,接单页面弹出亮眼的数字:“中午这一个来小时我送了三十多单!能拿到冲单奖了。”

42岁的吴婉婷老家在盐城,温婉的名字与她的性格形成奇妙反差——大太阳下,她骑着一辆很高的电动摩托,短短的头发在脑壳顶上扎成个小啾啾,一身利落的短袖短裤,不仅没穿防晒袖套,甚至也没戴个帽子。“不耐烦穿那些,戴个头盔就够热的,再戴帽子更上不来气了。”

跑外卖,今年是吴婉婷的第7年。结婚后,她和丈夫在南京开了家理发店,夫妻俩都扑进店里也不太赚钱,就把店面盘了出去。“2018年12月15日开始跑的。”说起骑手生涯的开端,吴婉婷记得清晰。“看朋友跑外卖月入过万,我俩咬咬牙就入行。”从新手到小队长,她用七年时间跑成新街口的“移动导航”:“高峰期抢单,路线熟才能‘截和(hú)’好单子。”

说话间,她指尖翻飞连抢5单。记者跟着跑起来才惊觉“门道”:在宁小峰广场接单后,50米外的奶茶店、隔壁的炸鸡铺刚好出餐,取餐到送餐全程无缝衔接。“下午多是小食单,看好路线能串成‘直线’。”她挤在取餐人群里,又精准抢到5米外的订单,动作快得像按了加速键。

电动车在新街口的巷道里织成线,吴婉婷边骑边抛“干货”:“进商场别从门店穿,单元楼没写楼层的单子别接,连锁店要看清在商场还是路边……” 三单跑下来,记者的防晒衣已被汗水浸成深红色,小腿被阳光烤得发烫,甚至于寄希望于下一单能从商场门口驶过,那会带来一阵凉风。“夏天就是这样,我们有的队员就很精明,光抢商场送商场,能凉快些。”吴婉婷笑着说。

一圈送下来,因为炎热,记者的头隐隐胀痛起来,走进小哥驿站时,几乎瘫软在座位上。“现在比以前好多了,还有个歇脚的地方,平台每天还会给我们买点冰饮。”站在风口下,吴婉婷划拉着一碗盖浇饭,避开送餐高峰期,每天下午3点左右才是她的午饭时间。不过20分钟,饭盒见了底,吴婉婷的单子也抢好了。灌下一大口水,她戴上头盔的瞬间又变回“追风者”,一溜烟消失在记者的视线里。

小心愿:要是每个驿站都有冰箱,随时能喝上冰水就好了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珺璐

责编:方思伟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