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宁扬间这条“地下交通线”,曾是抗日英雄的“生命线”

“苏超”第六轮战罢,第七轮城市对决已在积极酝酿,扬州队将在主场对阵南京队。两队积极备战的这段时间,正值全国上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就不得不说一说,位于扬州与南京两城之间的一条抗日“地下交通线”。

抗日战争时期,处于日军控制区的南京与扬州之间有一条我党打造的“地下交通线”,曾协助江苏省委机关成功从上海转移到淮南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英雄、爱国进步人士从江南转移到江北安全地带的“生命线”,同时,它也是一条协助抗日力量南下参与抗日斗争的“支援线”。

新四军月塘地下交通站旧址航拍图。   扬州市文广旅局 提供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开进上海租界,中共地下党组织在租界内的生存和工作开展受到严重威胁。为了保存力量,中共中央指示隐藏在租界的江苏省委机关转移到相对安全的新四军淮南抗日根据地。

当时参与此次转移的人员,除了江苏省委领导机关区委以上的负责人外,还有安排到淮南根据地办学的上海市之江、大夏等大学的20多名教授、助教和120多名学生,南通农学院部分师生,知识界著名人士胡风、韦悫等。他们分批从上海出发,先到达南京附近的下蜀、龙潭一带。江南地区基本是日军的控制区,转移人员需要巧妙避开日军的巡逻和盘查尽快渡江,然后在长江北岸的扬州仪征小河口登岸,接着再走小路前往月塘。当时的月塘是沟通淮南抗日根据地与江南的重要通道,这里有新四军的地下交通站,可为转移人员提供掩护和接应。这次江苏省委领导机关的成功转移,为党组织继续领导抗日斗争和开展各项工作保留了骨干力量。

月塘地下交通站交通线路图。 仪征市民政局 提供

据了解,1942年,新四军月塘地下交通站由中共淮南路东区委和华中局城工部在扬州仪征的月塘镇建立。该站以茶食商行等商业实体为掩护,通过多条交通线路连接淮南抗日根据地与江南地区,承担人员转移、物资运输和情报传递任务,维系华中根据地与江南新四军、上海地下党的联系。

宁扬之间这条处在日军“眼皮”下的“地下交通线”,曾在抗战时期,接应了很多人员从南京周边地区转移到安全地带,不少重要文件均通过这里传递,布匹、弹药、医疗用品等军需物资,通过这里北上运往华中根据地。同时,它也曾协助、保护抗日英雄从江北渡江南下,参与抗日斗争。如1943年,潘汉年、刘晓经月塘、胥浦渡江到江南敌占区开展敌后工作。1944年12月,新四军第一师师长粟裕率第三旅第七团及干部团,经仪征分批渡江,南下苏浙皖边区,策应党中央的抗日反攻部署。

此外,陈毅、谭震林、江渭清、陈光等抗日根据地党政军领导人均经这里往来大江南北。为保证地下交通线的安全,仪扬各县组织武装力量在前沿地区打击敌人,惩办汉奸特务,分化瓦解敌伪人员,教育当地上层人士,保持仪扬地区的相对稳定。依靠党的领导、地下交通战线上所有战士的英勇、智慧和广大老百姓的支持,新四军月塘地下交通站从建立一直“战斗”到了抗战胜利。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晨

责编:张韦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