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表格“一键制表”“智能填报”,这是一种怎样的便捷体验?
记者近日从苏州市数据局了解到,填表报数种类多、重复报送、多头报送、限时报送……困扰基层干部的填表难,怎么破解?苏州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战略部署,积极落实国务院《基层报表数据“只报一次”工作指引》要求,以“一平台存数、一平台取数”为核心理念,建设“一表通”智能填报平台,围绕“基层一张表”,打造“一键制表”与“智能填报”两大核心引擎,不断夯实数据底座、完善数据治理、重塑填报流程、完善制度规范方面,帮助广大基层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
“重复填表”痼疾怎么破?
苏州市依托一体化公共数据底座,纵向贯通国家、省、市、区县、街镇五级数据通道,横向整合民政、人社等40个部门业务数据,通过“总对总”数据直达机制,实现5.7万项数据目录的实时对接,将分散在政务微信、QQ群等渠道的报表需求统一归集至“一表通”平台。
试点以来,一体化底座提供人、房、企业数据150余万条,为“一表通”平台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可实现相关数据字段项基层免填写,大大减少数据重复填报情况。

基层数据标准不一?
针对基层反映较多的“多头填报、重复报数”等问题,深入基层调研,选取相城区元和街道进行“解剖麻雀”,汇总该街道和下属社区44张日常业务报表,精简形成包含人员、企业、房屋、事件、组织、项目等八类业务数据的“基层一张表”。街道和社区只需根据业务不定时更新,平台可自动根据填表任务抓取相关数据,变“人工填报”为“智能填报”,减少基层手动录入工作量,实现基层数据“一源多用”“一表共享”。试点以来,该街道报表填报周期平均缩短86%,逐步形成智能化、高效化的报表业务闭环。
通过底座数据赋能或导入基层台账数据,确保基层一张表的完整性和时效性,基层填表单位只需根据业务需求定期更新,平台可自动根据填表任务抓取相关数据,变“人工填报”为“智能填报”,减少基层手动录入工作量,实现基层数据“一源多用”“一表共享”。
试点以来,发表单位的字段自动填充率和基层高频字段的数据复用率均达到95%以上,制表填表效率大幅提高。
填表流程繁杂?
苏州“一表通”平台,以智能化手段重构报表工作流程。
智能制表精准发表。发表单位依托“基层一张表”实现报表模板智能生成与精准下发,发表单位在系统内只需勾选所需数据项,就能高效生成所需报表,精准下发给填报单位。针对周期性表格,系统支持快捷配置填报周期,配置完成后,系统会依据设定,自动定时向指定人员下发表格。
数据协同极简填表。针对上级下发报表,基层工作人员签收任务后可基于“基层一张表”自动匹配字段,复用历史报表数据智能填,一键抽取数据完善报表,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基层少填报”。
模型融合智能升级。探索结合本地化部署的通义千问、DeepSeek大模型和嵌入式、重排序等模型工具,通过构建AI智能助手,实现从“手动制表”到“一键制表”“查数填表”到“智能填报”,“人工核验”到“自动校验”,推动平台从“能用”向“好用”“智用”迭代升级。

好政策能长久吗?
苏州市以制度创新与技术赋能双轨并进,构建起基层减负“一表通”的长效机制。
制度层面,苏州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印发《苏州市“一表通”智能填报平台推广使用工作方案》,既明确职责分工、业务架构、推广主要任务,又规范制表填报全流程要求,严控非“一表通”平台渠道发表要数,将基层报表统一纳入平台管理。
技术层面,依托苏州市一体化公共数据底座,持续开展数据治理、智能标签与自动关联,实现“一键制表”与“智能填报”两大核心功能,实现发表部门勾选字段即可生成标准化报表模板,基层通过历史数据复用、数据关联实现字段自动填充,显著减少填表报数工作量。
下阶段,苏州将锚定“数据多跑路、基层减负担”的目标,构建全域覆盖、全链协同、全时响应的基层数据服务体系,让“一表通”真正成为提升基层效能的“数据引擎”,助力现代化基层治理新篇章。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聂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