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10天16例!暑期溺水高发,这些急救误区要避开

炎夏酷热,游泳玩水成为消暑首选,但嬉水清凉背后暗藏溺水危机。7月5日,玄武湖公园就发生一起溺水事件,所幸南京市急救中心急救人员及时赶到,通过规范急救挽回生命。针对暑期溺水事故多发态势,南京市急救中心发布科普提醒,详解溺水急救要点,呼吁全社会提高警惕。​

据南京市急救中心统计数据显示,7月以来,共接到16例因溺水需要急救的患者。郊区水库、河道等野泳场所事故占比超七成。“这些水域水下环境复杂,暗藏陡坡、暗流,且缺乏安全防护设施,是事故高发区。”南京市急救中心急救专家沈佩介绍。

科学施救:牢记“安全第一”原则​

确保自身安全是实施溺水救援的前提,首先施救者必须熟悉水性,还须具备专业的救助知识,千万不要轻易下水救助,可以选择地面救援,比如及时拨打求救电话,请求专业救助。

地面救援时,要科学救援,可就地取材,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抛向落水者,让其攀扶或将其拖至岸边。拖拽救援时,需伏地降低重心,以免被拉入水中。水中救援时,最好从背部把落水者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迅速将其拖上岸。

当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如果发现溺水者口腔有水草泥沙等异物,应快速清理,但不要花费过多时间。如果溺水者昏迷但是还有正常呼吸,可将其侧卧,使得口腔异物可自然流出。同时将其身体擦干,覆盖干衣服保暖,等待120急救人员到来。

如果失去正常呼吸,应持续心肺复苏,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或是救护车赶到现场。如果现场能取到AED,应立即介入AED。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溺水者是否还有呼吸,任何情况都不要对其进行各种形式的控水,如倒挂奔跑、膝盖顶腹等。一般情况下水不会成为阻塞呼吸道的异物,但控水过程有可能导致其胃内容物返流堵塞呼吸道,还可能延误宝贵的心肺复苏的时机。最后,不管溺水者是否恢复呼吸心跳,都应该送医进一步检查,以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预防为先:织密安全防护网

有效看护:当孩子在水中或水边时,家长应做到“不分心、不间断、近距离”。若无法亲自看护,应委托可靠的成年人代为照看,切勿交给未成年人。多人看护时,需明确指定看护人。

 消除隐患:定期检查并清空家中的蓄水容器,可用加盖子、安围栏、装门栏等方法,将水源与低龄儿童隔离。

 安全教育:选择有资质的游泳或玩水场所,严格遵守安全规定,学会自救和施救。教授学龄儿童基本的游泳和水上安全技能,从小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防护装备:选择专业的游泳漂浮装置,进行乘船等水上活动时,务必穿戴救生衣。

 关注天气 :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下,避免前往水边或进行水上活动。

通讯员 国立生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甜

责编:赵晶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