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郑和下西洋620周年②|金庸的武侠小说,和郑和有什么关系

7月11日是中国航海日,也是明代郑和下西洋620周年纪念日。

郑和下西洋,在南京决策,从太仓起锚,江苏因而拥有大量和郑和相关的历史遗迹和珍贵文物,成为这一航海壮举的重要见证。 

南京牛首山郑和墓的郑和雕塑 视觉中国 供图


1958年,香港著名作家金庸推出代表作品《碧血剑》,开篇写道:“大明成祖皇帝永乐六年八月乙未,西南海外浡泥国国王麻那惹加那乃,率同妃子、弟、妹、世子及陪臣来朝,进贡龙脑、鹤顶、玳瑁、犀角、金银宝器等诸般物事……到该年十月,(麻那惹加那乃)一来年老,二来水土不服,患病不治。成祖深为悼惜,为之辍朝三日,赐葬南京安德门外”。

浡泥国王墓。 视觉中国 供图
《碧血剑》

《碧血剑》中的这段描写并非杜撰,而是高度史实还原。郑和七次下西洋,多次驶抵浡泥国,展开友好往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也因而来到南京访问,不幸去世,临死前留下“体魄托葬中华”的遗愿,被朱棣赐葬于安德门外,成为我国仅有的两处外国君主陵墓之一。南京软件大道旁,浡泥国王墓园古朴沧桑,清幽静谧,墓前的武士石像生保留着显著的东南亚人面貌特征。面对沧桑石刻,游人追寻着郑和下西洋的往事。

在江苏的南京、太仓等地,和郑和有关的文化遗产还有很多,其中的不可移动文物大多已成为省级或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馆藏文物也有不少被列为国家一、二级文物。

南京郑和纪念馆的郑和雕像 赵亚玲 摄
南京郑和纪念馆复原的郑和宝船舵杆 赵亚玲 摄

2017年,浡泥国王墓和南京牛首山的郑和墓、祖堂山的洪保墓、鼓楼区长江边的宝船厂遗址一起被列为“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首批申遗点。在南京鼓楼区,“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已在长江之畔矗立了六百年。这通御碑立于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平安归来后,由明成祖亲自撰文,感谢妈祖对船队的庇佑,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郑和下西洋碑刻。此外,南京的明故宫、天妃宫、大报恩寺遗址也与郑和下西洋有密切的联系。当年郑和府邸所在的马府街旁,现在是郑和公园和郑和纪念馆。郑和北路、郑和中路、郑和南路构成了南京城西鼓楼区的一条主要干道……在南京这座古都,“郑和元素”深深渗入城市肌理。

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

今年4月21日,海军“郑和舰”在太仓驻泊四天,受到太仓人民热烈欢迎。太仓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有“江尾海头第一镇”之称的浏河镇是当年船队出发的地方。太仓博物馆原馆长朱巍说,位于浏河的天妃宫是太仓最重要的郑和下西洋历史遗迹。曾镶嵌在天妃宫大殿墙壁内的《通番事迹碑》记录了郑和历次下西洋的大致经过和抵达国家,此碑虽已湮灭,但碑文被记录了下来,成为研究郑和下西洋极其重要的史料。

太仓浏河天妃宫 视觉中国 供图
周闻墓志铭

太仓博物馆的航海文物收藏也非常丰富,包括元末明初的古船舵杆、铁锚、缆绳、铁釜等。朱巍介绍,该馆的“明武略将军太仓卫副千户尚侯声远墓志铭”(俗称“周闻墓志铭”)极为珍贵,从参与下西洋的军官周闻的角度,反映郑和下西洋的历史细节。

南京宝船厂遗址公园  视觉中国 供图

2003年至2004年,南京考古工作者对明代宝船厂遗址中的“六作塘”进行考古发掘,清理了造船基础遗迹34处,出土的木、铁、陶等质地的造船工具,船板、舵杆、桅杆、绞盘等船舶构件与下西洋活动有着直接关联。这些航海文物目前收藏于南京市博物总馆。

洪保墓出土的寿藏铭

王志高告诉记者,南京市博物总馆的一批明代墓葬中发现的墓志,也具有较高文物价值。比如,洪保墓出土的寿藏铭提到了下西洋的“大福”宝船是“五千料巨舶”,不但记载宝船的一个新“船号”(船名)——“大福”,还暗示了宝船规模——“五千料”。“料”是元明时期流行的用来表示舟船容量的单位。结合南宋《梦粱录》记载:“浙江乃通江渡海之津道,且如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专家推测,五千料海船规模庞大,可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之一,专供下西洋的领导成员所乘坐。

“大福”海船

江苏民间也有一些普通爱好者长期致力于收藏与郑和有关的航海文物。江苏省郑和研究会郑和航海文化收藏专委会主任王世清多年来搜集与郑和航海相关的旧物千余件,提供给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的郑和航海文化博物馆。他收藏的一件“处士相公”的墓志拓片,可为郑和船队到达麻林国提供佐证,按照《郑和航海图》的标注,麻林国是远在东非的肯尼亚海港城市马林迪。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

责编:周娴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