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开幕,丁肇中等6人获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

7月13日,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丁肇中、朱棣文、戴维·格罗斯、罗伯特·塔扬、森重文、乔治·卢斯蒂格6位科学家获颁2025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

近年来,各学科正在深度交汇:多个百年数学猜想有望解决,量子计算飞速跃升,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演进……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主席、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认为,一个由理论突破与技术创新共同驱动的时代或将到来。期待大会搭建开放、包容的国际学术平台,进一步推动海内外科学界更深层次的对话与协作。

在登台领取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时,实验物理学泰斗丁肇中说:“实验是知识进步的根本。”如今,89岁的他仍带领着16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向宇宙射线理论的边界发起挑战。另一位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得主森重文是首次来华。他对中国数学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表示赞赏,并为能在大会上与杰出科学家相聚表示欣喜。

前沿科学奖同时颁发。118篇基础科学领域的杰出论文获奖,包括数学75项、物理16项、信息科学和工程27项。作者分别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包括菲尔兹奖得主、基础物理学突破奖得主以及众多学术新秀。其中,13所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论文作者揽获了17个奖项,论文内容涵盖数学与理论物理、计算数学、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交叉科学与应用等热点问题。

今年是该大会在怀柔科学城举办的第3年。未来半个月,包括400余位国际顶尖科学家在内的近千名海内外优秀学者、青年学子将在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围绕数学、物理、信息科学和工程三大基础科学领域,展开学术探讨和交流。大会将举办500余场学术会议,策划了“数学之夜”“物理之夜”“信息科学和工程之夜”3场专场沙龙,以及学术成果海报展、“科学家面对面”专场、“走进怀柔”系列活动等。

截至目前,怀柔科学城的37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和交叉研究平台中,29个已进入科研状态,16个科技设施向全球开放,累计产出科技成果386项。这里还聚集了包括两院院士、青年人才、外籍顶尖人才等2.5万名科研人员。

责编:夏晓晨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