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瞭望评|“黄牛”不接“苏超”的思考

又一轮比赛结束,新一轮抢票大战即将来临。随着“苏超”的日益火热,每轮开票都如同一场激烈的“手速大战”,常常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如果按照过去诸如演唱会、热门博物馆抢票等模式,此时,“黄牛”往往就会登场了。但这次不同了。通过近几轮抢票动态观察,很多人都发现,针对苏超赛事,不仅朋友圈难觅“黄牛”招揽生意的踪迹,就连第三方平台上仅存的相关店铺也多以“代拍”“帮拍”为主营业务,甚至有“黄牛”主动晒出官网购票页面截图,留言告知“不接苏超,建议自己抢票,勿询价格”。

过去神通广大的“黄牛”居然也蔫了。这不禁让人好奇,“苏超”是怎么让“黄牛”失去了市场和能耐的?

有人说,可能是强有力的打击和严格的实名制购票、入场机制立下了功劳。确实,持续强化的打击力度能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是此次“苏超”对待“黄牛”的态度。据媒体报道,在前几轮赛事中,专项工作专班就抓获了一些“黄牛”,其中不少是现场巡查抓获的,并对绝大多数人进行了相应的行政处罚或批评教育。

但也要看到,高压严打“黄牛”,多地多行业已持续多年,“黄牛”现象却如野草,“春风吹又生”。究其原因,核心症结或许还在于供需失衡。供给有限、需求旺盛,黄牛的本质是供需失衡下的套利者。群众需求若难以满足,黄牛自然就有了市场。

说到这,“黄牛”不接“苏超”的原因或者就能逐步厘清——尽可能满足球迷观赛需求。在这方面,“苏超”做的功课确实很多。

譬如,尽可能在场地上进行扩容。早在上月初,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地已将比赛场地,升级为更具规模的体育中心,并同步推出门票扩容方案。此举,在维持亲民票价的基础上,为更多球迷创造了现场观赛机会。而且,场地外也进行了另一种扩容,让没买到票的人也能感受到现场气氛。许多城市会在商业中心、市民广场、赛场外等地设置大屏幕直播比赛。例如在南京队对阵苏州队比赛中,南京就打出“大屏看球,全城都有”的招牌,不仅各个区商业中心进行赛场直播,不少还配套了球迷观赛派对、足球体验课、趣味射门比赛等活动。

这种扩容更大力度是在线上。更多媒体平台的现场直播,让关心比赛的人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App观看直播。观赛方式多样,人气与快乐不输现场。

供给侧多维度同时发力,黄牛自然失去市场。正如网友调侃:“抢到票现场助威固然痛快,抢不到在家吹着空调看直播也很惬意,何必花几十倍价格给黄牛送钱?”

眼下,新一轮暑期消费热潮已然来临,又到了一些领域“黄牛”们开始猖獗的时候。而“黄牛”不接“苏超”的现象,或许也能给这些领域提供一些启示。

譬如博物馆。当前正值青少年参观学习的高峰期,众多热门博物馆再现“一票难求”。一些地方,免费的博物馆门票甚至被黄牛炒成高价。对此,客流量大的博物馆能否考虑延时开放或增设夜场,抑或尝试线上直播的方式,让更多外地未能购票的游客有机会感受文化魅力,避免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医院专家号也是患者需求痛点。卡点抢号却屡遭“秒光”,是不少求医者的共同经历。那热门医院及科室是否可以统筹组织专家公益讲座、加强线上健康科普,扩容互联网门诊资源,或许也能缓解患者的燃眉之急。

一些旅游景区也面临类似问题。每逢节假日,知名景区门票常瞬间售罄,黄牛借机高价倒卖。借鉴“苏超”经验,景区或可在优化门票预售机制、方便游客规划行程的同时,大力开发线上游览项目,通过全景视频、互动讲解等方式,让无法亲临的游客也能领略景区风采。

总之,从赛场到展馆,从医院到景区,黄牛问题的解法或许千差万别,但核心逻辑始终如一:当正规渠道充分满足需求时,灰色空间自会消弭。“苏超”的实践如同一面镜子,照见“疏堵结合”的治理智慧——严打固然必不可少,疏导好更能利于长效。期待更多细微之处的创新改动能在各行各业里落地开花,让“黄牛失业”成为常态,让公平可及的服务更多惠及千家万户。

撰稿|瞭望评论员 尔冬(陈珺璐)

图片|南京发布

责编:胡兰兰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