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人民日报评《亮剑》等重播:观众为何一刷再刷老剧?

今年7月至9月,《亮剑》《悬崖》《闯关东》等一批经典作品将在“重温经典”频道播出。消息一出,即登微博热搜,“《亮剑》看了20多次,希望有高清版”“我台词都会背”“狭路相逢勇者胜,逢敌必亮剑”,网友留言又掀起了一波回忆。

从李云龙式的硬核台词到独立团的铁血豪情,首播于2005年的电视剧《亮剑》曾创下5年内在各大电视台重播超3000次的纪录,成为“中国电视剧史上重播率最高的作品之一”,评分网站上28万人参与打分,得分高达9.5分。不只《亮剑》,《三国演义》《水浒传》《闯关东》《武林外传》《大明宫词》等剧集也都是观众心中的经典之选,被反复观看。

在新作品层出不穷的时代,观众为何一刷再刷老剧?老剧不老的密码究竟是什么?

相较于新剧,老剧特效少,不够“炫酷”,但老剧“能打”,禁得住剧迷们一遍又一遍、一幕又一幕的“拉片”。这“能打”,靠的是剧本扎实、生活底子厚,演员塑造角色深入骨髓、个顶个儿鲜明立体,情感诚挚真实、接地气。剧情、人物、情感合力托举起一部部好剧。

不仅如此,一些今天看来仅仅是“完成度高”的作品,在当时的出现是有开创意义的。仍然以《亮剑》为例,李云龙颠覆传统高大全形象,以个性粗犷却重情重义的特质,成为抗战剧中最具辨识度的角色之一。鲜明的性格特征赋予角色更完整的人性色彩,也更能激起观众的情感反应。“明知不敌,也要亮剑!”那种不服输、不怕死、敢想敢干的精神,让观众“血脉觉醒”,感受到刻进基因里的精神传承。

经典经得起观众检验和时间考验,凝聚着观众的投入和情感的积淀。所谓“初看不懂剧中意,再看已是剧中人”,老剧还是曾经的故事,但观众再看时却有了不一样的回味。终于看懂《闯关东》里人情的醇厚,终于读懂《武林外传》嬉笑怒骂中做人的道理。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而今再看,牵动几多人生况味。看老剧,看的也是心境与回忆,是随着生活淬炼而日渐深刻的阅历与见识。

一些90后、00后观众,虽然没有影视剧首播时的相遇初体验,却在层出不穷的网络二创文化中,参与着老剧新面貌的塑造。角色表情包、背景音乐、桥段合集,甚至连评论、弹幕,都成为老剧生命力的体现。不断“考古”剧中情节细节,成就了无数“某剧十级学者”,观众在解说、造梗、创作与分享中亲近作品,抒发感受。经典老剧凭借其鲜明的影像优势、先天的年代感历史感和广泛的接受度,正成为互联网二次创作的重要素材库和创意来源。

数据显示,2024年2月开播的“重温经典”频道,截至今年6月底,在有线电视平台累计收视时长达26.7亿小时,节目累计观看人次114亿。从昔日傍晚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期盼片头曲响起,到今天凭借各种视听平台重温经典,不变的始终是一部好剧的吸引力,是人们对艺术审美、情感抚慰和精神熏陶的需求。

在影视作品供应充足而观众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我们应该更主动地去破解老剧不老的密码,重拾观演之间对“好作品”的那份默契。技术的革新固然重要,但创作的内核才是立身根本,通过用心用情的精耕细作,赢得观众真心回应和共鸣,并且与观众一同跨过时间的河流,这恐怕是创作者最期待的吧。


 

责编:纪树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