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装上城市安全大模型,如上古神器“天机镜”般能洞察城市风险,让内涝等隐患可预警、可处置;医疗健康行业大模型则让看病报销等流程效率飙升,像“闪电侠” 般为居民就医提供便利……近日,以“引领智能升级”为主题的华为云城市峰会在无锡召开,一系列依托大模型的创新应用让人眼前一亮。

过去,当城市发生内涝灾害后,不仅会造成交通瘫痪、财产损失,甚至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公共卫生问题等次生灾害。现在有了城市安全大模型,在面对极端降雨事件时不仅能够提前预警内涝风险区域,还能预测可能产生的次生灾害,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这个大模型就是宜兴携手华为打造的‘天机镜’城市安全大模型。”宜兴市大数据发展有限公司子公司常务副总裁周源介绍,大模型命名为“天机镜”借鉴了上古神器“天机镜”洞察天机、预测未来的传说。他表示,城市发展越快,安全隐患就越复杂,从生命线运行到公共安全,从生产环节到生态保护,风险无处不在。“过去,城市安全治理常面临‘看不见、想不到、反应慢’的难题,而‘天机镜’就是要解决这些痛点。”他解释道,该大模型以华为盘古大模型为底座,融合了宜兴“五吹哨五报到”的治理经验,既能洞察当下的风险隐患,又能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险情。
在宜兴的城市治理中,“天机镜”已展现出实实在在的威力。以市民最关心的内涝防治为例,过去遇到强降雨,防汛人员往往要靠经验判断风险点,处置效率有限。现在,“天机镜”整合了历史降雨数据、实时水文监测信息和城市地形数据,能提前预警内涝风险区域。一旦出现险情,系统不仅能分析积水原因、预测可能引发的交通瘫痪或次生灾害,还能自动生成排水方案,指导应急队伍调配水泵、设置警示标识,甚至模拟不同处置策略的效果,帮决策者拿主意。“比如在汛期,相关数据接入完整的情况下,‘天机镜’可以提前三小时发出预警,有效防止因暴雨而引起的道路积水等问题出现,更有效助力相关部门及时疏导交通、架设临时排水设备等,为市民的出行提供更大的保障。”周源举例说。

“天机镜”的能力还覆盖城市生命线、公共安全、生产安全等多个领域。在化工园区,它能通过传感器数据识别设备异常,提前发现泄漏风险;在老旧小区,它能监测燃气管道压力变化,提醒维修人员及时排查隐患。周源解释,这些能力的背后,是系统强大的“自主学习”和“智能分拨”能力,它能像人类专家一样分析问题,还能根据事件性质自动推送给公安、消防、环保等相应部门,实现“一件事管控”。
更令人振奋的是,“天机镜”采用全栈国产化技术,基于华为昇腾云服务构建AI算力平台,数据架构和模型生态完全自主可控。“自主可控保障了城市安全数据的安全性,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周源介绍,目前“天机镜”已在宜兴政务办公中应用,未来还将扩展到教育、医疗等领域,真正成为服务城市全场景的“智慧大脑”。
医疗健康行业遇上大模型,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远盟康健集团总裁兼首席技术官、远盟元康董事长杨宇带来医疗健康行业大模型落地的最新应用场景:居民看病就医正在变得更加便捷,尤其是在报销等环节,效率提升显著。在与华为云的合作中,双方联合构建了医疗健康行业大模型解决方案。杨宇提到,基于华为云盘古大模型等技术,他们打造了一系列智能体应用,在多个场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让居民切实感受到了便利。
就拿大家关心的看病报销来说,商业医疗保险中的智能垫付服务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以往,这项服务需要资深医学顾问和熟悉保险条款的理赔人员协作完成,效率低下,成本也高。“2024年,我们集团的垫付申请量大概有1.7万例,累计垫付费用1.55亿元,服务了4万人次,每一个案件保险公司都要支付大概2000块钱的成本。”杨宇举例说。而现在,通过智能体改造后,整个流程的效率大幅提升,垫付预审时间缩短了80%,审核时间缩短了48%,整体成本下降了26%。居民提交垫付申请后,智能体能够快速处理材料,进行伤情判断、责任初判等一系列工作,让居民不用再长时间等待,尽快拿到垫付费用,缓解资金压力。
杨宇表示,这些智能体应用之所以能发挥出这么好的效果,离不开大模型的技术支撑。“我们依托华为云强大的基础模型能力,选择合适的基模型,结合我们的专有数据进行共训、共享,不断优化模型效果。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深化合作,对更多业务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构建更完善的行业大模型和智能体开发平台,让更多居民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峰会现场,无锡市和华为云打造的无锡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也正式启动。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将整合算力、数据集、基础大模型、AI专业服务资源,降低企业创新门槛。并充分发挥无锡产业土壤和政策优势,打造集技术研发、产业赋能、生态培育为一体的服务平台,通过与无锡企业“联合攻关+示范应用”双驱动,加速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未来将致力成为立足无锡、辐射全省、服务全国的AI创新高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