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在被称为‘世界尽头’的冰岛,当地人和游客们也在‘拆’我们的盲盒!”7月17日,江苏机器时代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行政人事经理邵月婷自豪介绍,公司的全球销售版图上,北纬64°08'的冰岛雷克雅未克市,一个个来自沭阳的文创盲盒,已经成了爆款!

这个年开票销售12.16亿元的潮玩明星,正是乘上了沭阳全县木质产业“焕新”的浪潮而起。7月16日,在沭阳全县木质产业焕新工作推进会上,县委书记彭伟要求,要加快推进木质产业焕新,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要让这块集聚了494家规上企业、年产值超400亿元的木业沃土,在传统木业这棵“老树”上,绽放出惊艳世界的花朵。
“1万立方米杨木,产值能超1亿元”
在位于沭阳经开区的江苏机器时代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机器时代”)生产车间,一幕“点木成金”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别小看这些小玩具,它们绿色环保,是十分受欢迎的家居摆件,每件售价都超百元。”机器时代负责人算了一笔账,“我们估算过,1万立方米的杨木生产出来的玩具,能给企业带来超1亿元的产值。”
这一惊人的价值跃升,源于创意的力量。机器时代的前身是一家机器人公司,转型后,他们集结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200多名设计师,将精密的齿轮传动技术融入中国传统榫卯结构,让一块块静态的木头“活”了起来。
2019年,公司将生产大本营落户沭阳。“我们之所以选择宿迁、投资宿迁,是因为宿迁拥有优越的自然禀赋、讲信修睦的人文环境和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公司总经理顾月珍说。如今,机器时代在沭阳已布局4个项目,总投资达30亿元。
“网上卖的吉他,多数出自我们这儿”
如果说机器时代是“创意破圈”,那位于桑墟镇的沭阳博通乐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通乐器”),则是在产业链的深度上做文章。

“像我们做这个尤克里里,一年大约能做10万只,然后我们提供的板材,大约一年能生产500万只吉他,产值一年大约两个亿。”博通乐器有限公司总经理丁跃彬用最朴实的话道出了企业的行业地位。“你在网上看到卖的吉他,多数板材都是我们这里的。”
作为全国最大的椴木琴板生产基地,博通乐器在国内市场份额超80%,出口量占全球60%。借助跨境电商平台,公司与多家国际知名乐器品牌达成战略合作,实现了“原木进厂、乐器出海”。

在贤官镇工业园区的明星企业——沭阳亚森同汇实业有限公司,转型升级的故事则由智能化的生产线书写。
“我们引进了德国辛北尔康普公司的8英尺连续平压线等国际顶尖品牌设备,实现了生产的全自动化和智能化。”公司董事长孙强介绍。
新技术的投入,直接转化为市场的竞争力。“公司今年订单量大约上涨了18%,生产线正全力以赴赶制这些订单。”孙强说。车间里全自动密度板加工生产线高速运转的繁忙景象,成了沭阳木业拥抱新质生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直观体现。
以“转型答卷”引领产业迈上新台阶
企业转型的蓬勃生机,源于自身的创新求变,更离不开背后坚定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领航。

7月16日,在沭阳县木质产业焕新工作推进会上,县委书记彭伟为全县木业的未来发展定下了清晰的基调:要彻底转变思路理念,树牢产业发展思维,注重“治理交卷”与“转型答卷”相结合,加快推进木质产业焕新,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
会议明确,要长短结合、疏堵并举。一方面,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管网延伸改造、智慧监管平台建设等“当下改”的重点工作;另一方面,着眼于“长久立”,鼓励支持企业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大力开展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亚森同汇引进德国生产线,正是这一战略方向的生动实践。
“要积极构筑产业生态,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彭伟的讲话,为沭阳木业的焕新之路描绘了更高维度的蓝图。
从出台20条“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到如今明确“转型答卷”的战略方向,沭阳正以强大的协同联动合力,全力以赴推动木质产业迈上新台阶。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个更加绿色、智能、高价值的现代木业生态圈,正加速形成。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旭晖 通讯员 相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