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本周内黄淮、江汉、江淮、江南北部、陕西关中、四川盆地等地多高温天气。持续高温之下,生活其中的我们都在找寻与之共处的更好的方法。竹衣、冰鉴、酥山、自雨亭、古代版露营……你知道古人的消暑纳凉方式吗?他们的做法或许会给我们度夏打开另一条思路。

古人的消暑智慧颇具巧思。衣着上,贵族着薄如蝉翼的纱衣,风过通透;竹衣穿于内外衣间,透气防汗,因工艺繁琐成专属。素纱襌衣折叠起来可以轻松放入火柴盒中,凉爽舒适。百姓则以短衣短裤或赤膊清凉度日,《清明上河图》中劳动人民的清凉衣着便是写照。
饮食方面,战国贵族用青铜冰鉴储冰冰镇美酒,1978年曾侯乙墓出土的冰鉴现藏国博。富庶之家以冬冰调蔗浆蜂蜜,还有形似山峦的“酥山”冰品,传杨贵妃喜爱,马可·波罗还将其西传。宋代百姓有香饮子店,售卖砂糖冰雪冷元子等冷饮。
居所上,汉代清凉殿以玉石铺地、冰盆散热;曹操建冰井台借地井凉气;唐代含凉殿依水而建,自雨亭引水飞檐,夏日凉爽如秋。
用具里,“青奴”竹编中空,夏夜抱之生凉;瓷枕从汉至宋不断改进,宋代注水瓷枕清凉加倍。
出行纳凉,古人会入山林,元代盛懋《山居纳凉图轴》便绘有人在山中廊屋享清凉。好友聚凉亭畅谈,倪瓒《凉亭消夏图》还原了古代版“露营”。古人消暑不仅靠器物,更含天人合一哲学,借自然清凉,更求心静生凉。
今天白天,我省天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东南部出现了分散性阵雨,而其他地区则以多云到晴为主。下午2点时,长江以北地区的气温基本维持在30℃左右,相较之下,其他地区气温则相对较高,其中苏州、无锡的大部分区县气温都在35℃以上,最高气温出现在苏州吴中,达到了36.4℃。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下午南通有小股强回波出没,海门出现了明显降水。未来三天,我省多类似的分散性雷阵雨天气,这就需要提醒大家,出行时一定要备好雨具,晴雨两用的款式会是不错的选择。
再关注一下本周末的苏超赛事,第七轮比赛将于19—20日打响,比赛所在地的气温都不算太高,为球迷朋友们提供了一扇相对“清凉”的观赛之窗。不过温馨提示,虽然气温相对不高,但体感仍稍显闷热,观赛时请备好小风扇等物品,做好防暑措施,及时补充水分。

接下来看看全省具体的天气情况,7月17日20时至7月18日20时,本省东南部地区多云有时阴有阵雨或雷雨,局部雨量中等,其他地区为多云天气。最高温度方面,本省西北部和西南部地区在34~35℃,其他地区则在32℃左右;最低温度上,沿淮和淮北地区为22~23℃,其他地区为25~26℃。全省偏东风4级左右。
7月18日20时至7月19日20时,淮河以南地区多云到阴有阵雨或雷雨,其他地区为多云。最高温度方面,本省东北部地区在33~34℃,其他地区则在35~36℃;最低温度上,沿淮和淮北地区22~23℃,其他地区25~26℃。全省偏东风4级转东南风4-5级阵风6级。
7月19日20时至7月20日20时,全省多云有时阴,其中淮北和本省东南部地区有分散性雷阵雨。最高温度:本省西北部地区37~38℃,其他地区35℃左右;最低温度:全省26~27℃。全省东南风4-5级阵风6-7级。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