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秸秆产量持续增加,除原地还田外,不少村民开始涉足“秸秆离田”业务。行业日渐兴旺,从业者干劲十足,但也心存些许疑问:“2021年领过一次秸秆离田补贴,以后还会有吗?”针对7月15日政风热线直播中从业者老吴提出的这一问题,7月17日,记者跟随省农业农村督办组进行了实地探访。

“三夏”刚过,在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镇大东村口的空地上,小麦秸秆十捆一堆,摆放得整整齐齐。再过不久,这些秸秆经处理后将分别运往菌菇场、饲养场和火力发电厂,实现“变废为宝”,为村民增收助力。“这里只是一部分,我在县里还有两个堆放场。”袁海林是四队镇人,2011年开始接触秸秆离田业务,至今已有十余年从业经验。仅在灌云县,他的产业规模就达每年一万多吨。
像袁海林这样的大户,能否获得农业主管部门的专项补贴?灌云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彭进告诉记者:“此前,我们的补贴仅针对秸秆离田。”他解释说,今年之前,省农业农村厅针对秸秆利用的资金只有“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补助”,分夏收后、秋收后两次核对发放。而政风热线节目观众提到的2021年补助,来源于灌云县级财政,仅发放过一次,之后未再立项。
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对推动乡村振兴、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这两年,随着行业规模扩大,我们收到不少关于发放秸秆离田补贴的呼吁。”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处长葛自强介绍,今年,我省原先针对秸秆还田的资金已更名为“省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专项资金”,该资金不仅可用于还田补贴,各地还能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将部分资金补贴给秸秆离田从业者。
“今年的规划已制定完成,省里共拨付专项资金1900万元,根据去年的产业规模测算,预计有400万元将用于离田补贴。”彭进介绍,灌云县的这笔资金将在秋收后统一核算发放,补贴门槛为年度利用量1000吨起步,每吨补助30元,预计明年3月前到账。奖补数量由秸秆收集利用主体申报,经所属镇街审核确认后,再由县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组织复核认定。此外,为避免重复补助,同一季内同一田块的秸秆若进行离田处理,不得同时享受还田作业补助;同一季内同一田块的秸秆在离田收集、储存环节,也不得重复补助。“我们会充分与产业大户沟通,依据省里相关指导意见,持续加大对秸秆离田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彭进说。
专项资金使用方式多样,监管更需同步跟进。葛自强介绍,他们将督促各地尽快公布今年的秸秆综合利用方案,并加强后续跟踪监管,确保从业者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珺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