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大家通常会想到降糖药、胰岛素或调整饮食,很少有人会把它和“肠道手术”联系起来。但此前,有少数机构尝试用“空肠回肠吻合术”治疗2型糖尿病,最近国家卫健委明确禁止了这种做法。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首先得搞清楚:空肠回肠吻合术原本是干什么的?
南京市第一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医师孙睿介绍,我们的小肠分三段:十二指肠(连接胃)、空肠(中间段,负责吸收营养)、回肠(末端,连接大肠)。空肠回肠吻合术原本是一种消化道修复手术——比如肠道因肿瘤、梗阻被切除后,医生会把剩余的空肠和回肠接起来,让食物能正常通过肠道。它的核心是“修复肠道连续性”,和糖尿病原本八竿子打不着。

那它怎么会被扯到糖尿病治疗上?
这和“代谢手术”的概念有关。比如大家熟悉的“胃转流术”,通过改变食物流经消化道的路径,能让部分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改善(原理是肠道激素变化、吸收调整等)。但胃转流术是经过多年临床验证、有明确规范的疗法。
而空肠回肠吻合术被用于糖尿病治疗,更像偶然发现后的跟风尝试——有人观察到,做过这种肠道修复手术的患者,术后短期内血糖似乎有波动(比如轻微下降)。于是少数机构开始尝试用它给糖尿病患者“治病”,宣称能“通过缩短肠道吸收路径降血糖”。
但国家卫健委明确禁止,核心原因就一个:风险远大于收益,且毫无规范依据。
第一,它对糖尿病的“效果”根本没被证实。
所谓“血糖改善”只是个别案例的短期现象,没有大样本研究证明它能长期稳定控糖。反而有数据显示,术后3到6个月,血糖很可能反弹,甚至比术前更难控制。而真正的代谢手术(如胃转流术),是有明确的血糖改善率和长期跟踪数据的。
第二,手术会给身体带来不可逆的伤害。
空肠和回肠是吸收营养的主力——空肠负责吸收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回肠负责吸收胆汁酸、维生素B12等。把两者直接吻合,会严重打乱吸收节奏:短期可能出现腹泻、腹胀、呕吐(食物没被充分消化就排出);长期必然导致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骨质疏松(钙吸收不足)、神经病变(维生素B12 缺乏)等,这些问题比高血糖更难处理,且无法通过药物完全弥补。
第三,它违背了医疗规范的核心原则。
糖尿病治疗的基本逻辑是“最小创伤、最大获益”。2型糖尿病的核心是胰岛素抵抗或分泌不足,通过药物、饮食、运动甚至规范的代谢手术(严格筛选患者),已经能实现有效控制。而空肠回肠吻合术既没有解决糖尿病的核心病因,又会给肠道造成永久损伤,完全不符合“安全、有效、规范” 的医疗要求。
最后要提醒的是:2型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警惕“新奇疗法”。任何声称“手术根治糖尿病”“不用吃药的神奇疗法”,都需要先看是否有权威机构(如国家卫健委、中华医学会)的认可,是否有明确的临床指南支持。毕竟,真正能控制糖尿病的,永远是科学规范的管理,而不是冒险尝试未经证实的方法。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甜
图源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