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江东时评|用电量里看“绿茵GDP”

用电量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国网江苏电力最新数据显示,“苏超”开赛至今,江苏全省八大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2.7%。其中,江苏省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单位用电量同比增长15.3%,体育组织用电量更是猛增24.9%。场馆高使用率和密集的赛事组织工作是电量增长主要成因。

“苏超”的带动力如何,显著增长的用电量最有说服力。自开赛以来,“苏超”场均上座率由首轮的7000人次一举跃升至3.9万人,观赛流量与英超、德甲比肩。火了的不仅是“苏超”,更将全民健身热情、消费潜力的集中释放。“足球+”模式撬动全域消费效果显著,单场赛事拉动周边酒店入住率、餐饮和零售消费明显提升,印证着体育消费的巨大潜力,一如网友所戏称的那样——“‘苏超’踢出了‘绿茵GDP’。”可以说,“苏超”在体育、文旅等领域掀起的狂欢,成为江苏各地激发消费潜力、彰显城市风采、挖掘经济动能的有力引擎。

当前,消费不足抑制投资已成为内需不足的重要原因,因而释放消费潜力已被各地置于更高优先级。如何拉动消费?通过“苏超”等体育赛事,做强服务业无疑是个正确方向。比之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产业,体育产业是典型的绿色低碳产业,推动其蓬勃发展是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方向。体育场馆一度电可能激活餐饮、零售、文旅等产业链的连锁反应——有数据显示,去年江苏每一度电可以创造出16.14元的GDP。可见,服务业经济链条长、带动能力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

消费问题关乎国民经济循环与产业升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将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放大“苏超”对服务业的带动力,恰恰有利于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以此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当然,体育经济是“慢变量”,不能像投资那样在短期内起到杠杆作用,立竿见影地拉动经济增长、就业等数据。因而,放大“苏超”经济带动力,要借助赛事一时爆火,在群众体育、新闻宣传、文旅融合等方面持续做好配合。以“苏超”为契机,只有打造出多样的观赛场景和消费体验,持续增强体育赛事与群众消费之间的适配性,“苏超”的消费带动力才能充分释放,“绿茵GDP”才能在不断刷新的数据中得到充分彰显。

(韩宗峰)

责编:胡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