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20多位绣娘耗时3年 最长苏绣《乾隆南巡图·驻跸姑苏》封针

交汇点讯 7月24日,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周海云带领20多位绣娘创作的苏绣作品《乾隆南巡图·驻跸姑苏》正式封针。装裱完成后,这幅作品将超过23米,成为迄今为止最长的苏绣。

《乾隆南巡图》由清代宫廷画师徐扬等创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其第六卷《驻跸姑苏》原画长21.4米,运用写实长卷形式和移步换景的散点透视技法,以运河为轴线,分段连续地展现了浒墅关、枫桥、虎丘、阊门、万年桥、胥门一带欢乐祥和的景象。为了展现原画作的恢弘气势,绣娘们按照原比例绣制,用了3年时间反复修改打磨,以针线重绘这幅作品,让全卷3500个人物、1200间屋舍栩栩如生。

作为土生土长的苏绣艺术大师,周海云用独特的艺术手法传递苏州文化底蕴,展示对家乡苏州的热爱。周海云说,这是一代代绣娘传承至今的精神追求。三年前,她和20多位绣娘选定了《乾隆南巡图·驻跸姑苏》这幅长卷,“我们选择这幅长卷,是因为看中了长卷全方位、多角度、真实地展现了两百多年前全国最为著名的工商都会之盛世荣华,堪称苏州历史的最佳见证。”周海云说。

为了让建筑更立体饱满,周海云采用了耗时为传统技法三倍的“凸面绣”,又独创“屋檐绣乱针绣法”呈现屋檐的光影层次,还将丝线劈至最精细的1/128,只为了表现水波的灵动。此外,周海云还采用了独家研发的高色牢度丝线,解决刺绣丝线怕光、怕潮等问题,让这幅跨越时空的作品能够历久弥新。

在胥门一段,创新针法得到了生动体现。叩拜官员的官服泛着盛世奢华的光泽,亭台的飞檐翘角充满了立体感,就连屋檐上的瓦楞都通过虚实对比,再加上周边多种树木的轻盈灵动,让整体画面有了水墨画的质感。“花了这么多心思,就希望大家站在这幅作品前时,不仅能感受到苏州的繁华盛景,更能触摸到我们这代苏绣技艺传承人的匠心与坚守。”周海云说。

封针现场,一直关心长卷进展的多位工艺美术大师一起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绣长卷,这么多针法是难能可贵的创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玉英说。“20多个人花三年多的时间绣制长卷不容易,更难的是,不同技艺的20多个人花心思实现了协调统一,协力创作完成了这幅精品,这也是这幅苏绣长卷的精致所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姚惠芬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悦勤

责编:陈雨薇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