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从守护江河湖海到严查食药安全违法,从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到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从修缮大运河文物到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江苏省检察院于7月3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检察公益诉讼实践十周年工作情况,并发布一批典型案例。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自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试点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50658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42270件、民事公益诉讼8388件。十年来,江苏检察机关坚持聚焦“国之大者”与服务“民生所盼”相结合,在食药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重点民生领域持续发力,筑牢公益保护屏障,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在治理掺杂掺假、消费欺诈等食药安全问题方面,省检察院部署开展“食药安全益路行”等专项监督,全省检察机关共办理食品药品安全公益诉讼案件4747件。其中,某公司以虚假宣传产品功效、伪造检测报告等欺诈方式销售保健品,不仅造成众多老年人财产损失,还耽误疾病治疗,常州市检察机关在依法追究非法经营者刑事责任的同时,通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追究违法主体惩罚性赔偿金3400余万元,让严重违法者“痛到不敢再犯”。
安全生产与信息安全,日益成为公益诉讼聚焦的重点领域。全省检察机关深入开展“公益诉讼守护社会安定”等专项监督,共办理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9091件。其中,高邮市某水产品加工厂存在氨泄漏安全风险,扬州市检察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诉请该厂依法治理隐患,有力保障周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针对公共停车场车辆行踪轨迹信息泄露问题,徐州市检察机关推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专项治理,细化完善开办经营性公共停车场备案要求,建立常态长效监管机制。
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公益诉讼已成生态环境治理的关键法治力量。省检察院部署开展守护长江系列专项监督,十年来指导全省检察机关办理环资公益诉讼22683件。针对长江岸线生态问题,省检察院直接以公益诉讼立案,办理案件238件,守护水清岸绿。并同步整治噪声、黑臭水体等群众身边问题682件,推动841个“房前屋后”问题解决,让生态保护成果切实可感可及。
下一步,江苏省检察机关将牢牢把握公益诉讼职能定位,持续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加大监督力度、提升监督质效,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不断开创公益诉讼新局面。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子钰 实习生 徐尽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