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抗战·“旗”迹|把英勇顽强写入基因,攻无不克锋芒永在

【战旗故事】陆军第77集团军某旅是一支诞生于1928年,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走来的红军部队。抗战时期,这支部队被改编为新四军二师四旅十团,在安徽定远县杞岗据点及歼灭谢家圩子顽军的战斗中,英勇顽强突破坚固工事全歼守敌,被授予“金刚钻”荣誉称号。2015年和2019年,“金刚钻”战旗两次经过天安门,光荣接受检阅。


6月下旬,四川某县郊区,陆军第77集团军“金刚钻”旅驻地。踏入营门,如林战旗于“金刚大道”两侧肃立如岳,令人不由自主充满崇敬之情,也让记者一下子从舟车劳顿中切换到工作模式。

“我们‘金刚钻’旅先后参战1100多次,歼敌7万余人,涌现出过16个英模连队。”“金刚钻”战旗前,该旅领导向记者介绍。

旗阵下,数十台各式装甲车辆正在整备,即将奔赴西北大漠演训。

硬碰硬永向前,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2019年10月1日,恢弘的《钢铁洪流进行曲》中,百面战旗以森严气势通过天安门广场。电视机前,还是初中生的郭晨凝视着如林战旗,悄然埋下军旅梦。他未曾想到,5年后会来到旗阵第一排中央“金刚钻”战旗下,敬礼、宣誓、训练,在战旗引导下,登车、出击、冲锋。

入伍伊始,郭晨对老兵们挂在嘴边的“金刚钻”精神和“三个没有”感到陌生和好奇。和记者一样,他从旅史馆开始寻找答案。

万程鹏/摄

这支延续黄麻起义火种的红军部队,成长于大别山艰苦卓绝斗争。改编为新四军走上抗日战场,该部驰骋江淮捷报频传,多次伏击、重创日寇。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最为艰苦的岁月,为开辟淮南抗日根据地,新四军二师四旅决定发起打击定远地区日伪军和土顽的战斗,这支部队被赋予重任。

“这是1942年4月杞岗战斗的场景,当时我们的前身部队新四军二师四旅十团,面对的是土顽号称‘牢不可破的铁桶’的据点。”年轻的旅史讲解员高树炜在一张黑白照片前,自豪讲起“金刚钻”的来历。照片上,敌碉堡已被炸开巨大缺口,暴露出多达数层的砖墙剖面和厚厚夯土,我军已经架梯攻上。

“当时土顽的碉堡高十米,墙体厚达两三米。”高树炜说,十团在碉堡下方实施爆破,官兵们以迅疾的攻击,24分钟就攻破“铁桶”,乘胜又“钻透”同样设防坚固的谢家圩子,全歼两股顽敌。战后,被陈毅军长赞为“英勇顽强,战斗作风好”的十团,获授“金刚钻”荣誉称号。

英勇顽强的气质,从此写入“金刚钻”基因。

1946年泗县攻坚战,在两次攻击失利时,十团九连指导员刘正昌重伤后坚持返回指挥;25岁的九连二排长吴克斌高喊:“共产党员跟我来!”抱着炸药包带领全排冲向敌堡,壮烈牺牲。战后,九连五班长马森贵总结出三句话: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这三句话,成为‘金刚钻’官兵薪火相传的精神内核。”该旅领导说。

万程鹏/摄

记者走进今日五班宿舍,“三个没有”写在墙上,“益林战功班”战旗悬于门口。第58任班长孟仁杰告诉记者,1948年3月在江苏益林进攻战中,五班因作战勇猛被授予这面战旗。战旗下,先后涌现“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刘正昌、一等功臣刘方军等一大批英模。

“三个没有”鼓舞着所有“金刚钻”传人。1986年7月边境作战中,该团6连战士牛先民在全身17处负伤、肠子流出身体10多厘米时,咬牙把肠子塞回腹中坚持战斗,毙敌5人。战后,“金刚勇士”牛先民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回到“金刚大道”,记者认真端详那些诞生于峥嵘岁月、大小战役战斗和我军各个历史时期的战旗。“愈战愈强”“英勇果断”“英勇顽强的赵庆余排”“英勇善战侦察队”“勇猛迅速连”“坚守英雄连”“勇猛无畏连”“协同友邻 主动求战”“英勇作战 功垂老山”……

“英勇”“勇猛”“无畏”……战旗上的高频词雄辩证明,“金刚钻”一直是那支被陈毅元帅赞为“英勇顽强”的劲旅。

随时闻令而动,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寻访中,记者获悉,90多年来,全旅官兵先后投身1800余次重大战役战斗和军事行动,历经11次隶属变更、13次部署调整。

“建制虽然多次变化,但刻在骨子里的坚守永不变——党旗所指的方向,就是‘金刚钻’要钻透的前路。” 回首部队来时路,该旅领导十分感慨。

2017年,改革强军号角吹响,7支部队就地整编为合成旅。同年6月,官兵们闻令而动,跨大漠戈壁,穿崇山峻岭,从大西北向四川千里移防。

移防不讲价钱,改革不讲条件。随着新装备列装和实战化训练深入,高海拔地域驻训成为常态。近3年,这个旅每年在营区仅待五六个月,其余时间全驻扎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最长一次驻训达17个月。在高原高寒缺氧的极限环境中,官兵们摸索出高原机动、人装协同、实弹射击等课目的实战化战法,推动传统步兵向合成精兵转型。

2015年,李家洪入伍时还是一名纯步兵,时代要求他成为一名随车作战的装甲步兵。“装备更新之后,我们更加感觉到本领恐慌,我们必须要练好手中的武器、练强过硬的本领,‘三个没有’精神始终是激励我们克服困难的精神堡垒。”如今已经是班长的李家洪说。

口号背后是行动。00后战士高明晰的高原驻训记忆,浸着刺骨的寒意与滚烫的感动。2024年冬夜,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风中,刚搭建完通信网络的官兵们接到紧急测试任务。

“戴手套干不了细活,当时副班长直接脱了手套捋线、接线,整整忙了两个多小时。”看着副班长冻得红肿的双手,这个来自苏州的年轻战士突然懂了:信念不是挂在嘴边的话,是能让人咬着牙往前冲的劲。

“最艰巨的任务,上级都会交给我们旅。”这句官兵间的默契,就是“金刚钻”的担当。无论是攻下“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山头”,还是啃下“一体化联合作战训练的硬骨头”,他们始终打头阵。

2021年8月,中俄“西部·联合-2021”演习在青铜峡合同战术基地拉开战幕。作为陆军唯一整建制参演的作战旅,他们以一流标准、精湛技能、过硬作风展示了大国军人形象,用实力印证了“先锋”与“头阵”的分量。

在人民群众需要时,他们打头阵同样毫不犹豫。2020年汛期,四川多地遭遇洪水侵袭,旅党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官兵们蹚着齐腰深的洪水转移群众、抢运物资。2021年冬至,驻地群众拎着保温桶走进营区,2021个热气腾腾的饺子,在寒冬里蒸腾出浓浓的军民鱼水情。

万程鹏/摄

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人人争当“金刚钻头”

当时间拨转2025年,00后战士入营门时,部队已全面机械化、合成化。他们,还能理解83年前的精神吗?

面对记者的问题,某连连长申世杰坦言,这需要一个过程——一个从认识英雄、了解英雄,到深刻理解,再到躬身实践的过程。“正好,下午我们连有个铸魂授编仪式,建议你们来看看。”

下午3点,记者再次来到该连。三面连队荣誉锦旗前,新老兵整齐列队,迎接连旗入场。

“苟家馨!”“到!”

“你是‘战斗模范连’第3911名兵!”“是!”

15位新兵逐一出列,郑重接过连队独有的姓名牌、红色编号和老兵授予的步枪。“从那一刻起,我就成了‘金刚钻’战旗精神的传承人。”苟家馨说。

万程鹏/摄

为何要给战士们编号?原来,连队组建初期,烽火岁月的战斗残酷到“上午来的兵,下午可能就牺牲了”。为让每个战士的姓名都不被遗忘,连队党支部坚持记录每名官兵的姓名、事迹,标注编号。“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刘正昌,编号18,主要事迹:在作战中负重伤,仍坚持战斗;“一等人民英雄”吴克斌,编号433,主要事迹:泗县战斗中决死队成员,牺牲后其所在排被命名为“吴克斌英雄排”……

光荣传统如血脉般延续。作为连队第3819名兵,排长张鹏的感受尤为深刻,“遇到困难了,怎么办?想一想前辈们的故事,咬咬牙就能挺过去了。”

在这个连,每天晚点名,还有一个穿越时空的约定。

“刘正昌”“魏尚友”“吴克斌”……每叫到一位英雄的名字,队列里都会响起震耳回应“到!”。“我们每天晚上都坚持呼点英雄的名字。每当英雄的名字在他们耳边响起时,对他们来讲就不是几个简单的名字。”申世杰说。

被英雄的故事浸润久了,每位官兵心里总会悄然萌生出一个念头:什么时候,自己才能接稳前辈的枪,成为他们那样的人?旅里为每名官兵规划成长路线,广泛挖掘培树不同层级、不同类型、不同岗位的先进典型,激励官兵唤醒自己内心那个“英雄”。

孟仁杰记得,2022年第一次赴高原执行任务,挖排洪沟的机械上不了冻土坡,党员突击队扛着旗就冲了上去。那一刻他想起了老排长吴克斌,“有些传承,早就融进了大家的骨子里。”

新的任务在等待“金刚钻”。6月起,该旅在陌生复杂地域展开多项实战演练。指挥员盯着回传的情报数据精准研判“敌情”,各火力分队迅速抢占射击阵位。硝烟中,一面“金刚钻”战旗迎风猎猎。

“总觉得那面旗在前面领着我们走,提醒我们不能忘了从哪来、要到哪去,激励我们把抗战精神接过来、传下去,在新时代当好合格的革命军人。”张鹏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月飞 顾敏 徐睿翔/文 万程鹏/摄

部分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责编:方思伟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