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通市崇川区推出了“大件生活垃圾集中免费清运”惠民服务政策,确定每月5日、15日、25日,由政府派员上门为居民提供免费清运服务,统一拉至中转站进行分类处理,由政府专项补贴保障运行,居民无需支付任何费用。这一举措精准击中了民生痛点,以制度化的创新举措回应群众期盼,受到群众好评。
时下,居民消费呈现升级发展态势,其中家具迭代升级的速度不断加快。然而,像床架、床垫、沙发、桌椅、衣柜、书柜等大件物品,因体积庞大、搬运困难,且缺乏专业回收渠道,常常陷入“居民无处送、环卫不好收”的窘境。若随意丢弃在小区角落、绿化带甚至消防通道,不仅严重影响市容环境卫生,更潜藏消防安全隐患,成为城市精细化管理道路上的“绊脚石”。“政府买单、专业处理”,不仅破解了困扰居民多年的大件垃圾清运难题,更让人们真切感受到城市管理的温度与精度。
从更深层看,“大件垃圾免费清运”所传递的温度,本质上是城市治理理念的升级。过去,一些地方的城市管理往往侧重“结果导向”和末端执法,忽视了过程中的民生体验。如今将“服务”置于“管理”之前,用主动作为替代被动应对,通过财政补贴降低居民负担,通过流程优化提升服务效率,通过宣传引导培养文明习惯。这种转变,让城市管理变成一场政府与市民共同参与的“共治”:居民感受到便利,自然更愿意配合;政府赢得信任,治理也更高效。
不可否认,“大件垃圾免费清运”推行中会面临如何平衡清运成本与财政压力、如何建立从收集到处置的全链条环保体系等挑战。解决这些问题,既不能因成本问题退回“不管不顾”的老路,也不能因管理难度简单收紧政策,而是要在倾听民意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探索旧家具循环利用、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等,让政策既可持续,又始终贴近民心。
“大件垃圾免费清运”这件“小事”,关系着千万市民的日常生活,丈量着城市管理的民生厚度。这启发我们,真正有温度的治理,不在于多么宏大的规划,而在于能否看见每个普通人的具体难处,并用务实的行动回应他们的期待。当越来越多这样的“小政策”汇聚起来,就能让居民在日常点滴中感受到城市的善意,让“宜居”从口号变成触手可及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