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正步走!”“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外分约60度。”……参加军训接受国防教育,是每一位高中生必修课。8月中旬至8月底,江苏各地高中陆续开展新生军训。暑热未消,当“热辣滚烫”撞上“迷彩青春”,又会如何?

高一新生“开学第一课”火热开启
随着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起,金陵河西学校2025级高一新生军训开营仪式正式拉开序幕。

金陵河西学校副校长赵建宁表示,军训是高一新生“开学第一课”,他向同学们提出四点要求:“敬畏军训价值、严守纪律、拼搏超越自我、强化团队意识。”教官代表朱玉强代表全体教官勉励同学们:“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训练中锤炼钢铁意志。”
金中河西国际高中的学生代表程景萱表示,军训是青春必修课,她跟同学们将服从指挥、刻苦训练、团结互助,以汗水书写担当,开启高中生活新篇章。

开营仪式点燃的激情迅速转化为训练场上的实际行动,严格的队列训练随即展开。军训第一项——站军姿。“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外分约60度。”教官的指令清晰有力。同学们挺胸抬头,收腹提臀,双手紧贴裤缝,展现出耐力和意志力。

“一、二、三、四!”口号声响彻校园!踢正步训练中,每一次精准的摆臂,每一次有力的靠脚,都是在锤炼纪律,锻造坚韧。训练首日,一些暖心的瞬间,勾勒出了迷彩生活的另一面。休憩时刻,从拘谨羞涩到侃侃而谈,从互不相识到携手共进,在一天的相处中,大家逐渐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你帮我提箱子,我替你扛被子,同学们带着行李走向宿舍。身边总有“迷彩战友”伸出援手。一句简单的“我来帮你!”,一个默契的协作,让通往“新家”的路途充满了同窗互助的温情。2025级的高一“新兵”们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迎接挑战的决心。迷彩服下的身影愈显坚毅,前方蜕变之旅仍在继续。

晨光破云,蝉鸣未歇,2025级千余名高一新生身着戎装,目光灼灼,昂首阔步迎来高中的第一课——军训。国歌铿锵奏响,新生斗志昂扬,一场关于意志与荣光的淬炼正式启幕。8月15日,江苏省淮阴中学举行2025级高一新生军训开营仪式。驻淮某部上校副政治委员现场强调了军训的意义和重要性,他表示,高中生要在军训中上好“三节课”,在爱国课中铸魂,在纪律课中正形,在团结课中凝心。

淮阴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明兵在开营词中强调了责任担当的规则意识,提出令行禁止的纪律原则,希望同学们牢记“进德修业,弘毅笃行”的校训,让汗水浇灌成长,待未来顶天立地。开营仪式结束后,各班级迅速集结,在教官和班主任的带领下奔赴训练场。站军姿如青松破土,喊口号似惊雷裂空。同学们刻苦训练,展现出青春与活力的风采。汗水在骄阳下沸腾,晒黑的皮肤是太阳颁发的勋章,同学们不畏艰辛,听从教官指挥,努力把每个动作都做到完美。

“盛夏未央,秋收将入。我们一定会珍惜军训经历,以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军训,开启充满希望的高中生涯。”淮阴中学高一(19)班庄竣茗说。
烈日下细雨中,“千琢璞为玉,百炼铁成钢”
8月15日,迎着清晨的阳光,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迎来2025级新生军训闭营仪式。《运动员进行曲》响起,总教官调整队伍到位,随后《分列式进行曲》激昂奏响,15 个新生方队依次迈着铿锵步伐通过主席台,队列整齐划一,口号嘹亮震天。

分列式落幕,刺杀表演与匕首操接连登场。2025 级新生代表组成的表演队伍,动作刚劲有力,招式利落干脆,出拳、刺杀、挥刀间节奏精准统一,精彩表现赢得现场领导、家长与师生的阵阵掌声。


“烈日下、细雨中,你们挥汗如雨、纹丝不动;训练时,你们精益求精、挑战自我。从稚气到英武,从个体到集体,你们学会了团结协作,懂得了荣辱与共。整齐的步伐、嘹亮的口号、有力的动作,是你们青春激情的迸发,更是‘兼攀竞蓄、奋发向上’田高中精神的生动诠释!”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党委书记陆道春回顾了小田同学在军训中的成长,他寄语同学们:“千琢璞为玉,百炼铁成钢。军训的结束是新征程的起点。这段军旅体验赋予你们的不仅是强健的体魄,更是坚定的信念、严明的纪律、顽强的意志与家国情怀。希望同学们将此融入血脉,化为求学路上的动力。”

8月11日,南京市第九中学2025级高一新生国防主题教育火热开启。阴雨绵绵难掩青春激情,同学们斗志昂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高中第一课。高一(1)班葛瀚林同学告诉记者:“军训不仅是一次体能的淬炼,更是意志的磨刀石、纪律的锻造炉和集体精神的熔铸场。”面对即将到来的风雨考验,他代表全体同学发出铿锵誓言:定将不畏艰难,服从命令,刻苦训练,以最佳状态完成军训任务,展现九中学子的精神风貌。

南京九中副校长吴昊勉励同学们:“你们要珍惜军训机会,在风雨和汗水中锤炼坚强意志,在磨砺中淬炼荣光底色,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情怀。军训是高中生活的起点,希望同学们能知行合一,将军训成果融入未来的学习生活,照亮成长之路。”

开营仪式结束后,同学们立即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中,尽管雨水不断,但训练场上口号嘹亮、步伐整齐。站军姿、稍息立正、跨列转身……每一个动作都力求标准,每一次练习都全神贯注。班主任老师们全程陪伴学生:训练场上加油鼓劲,晚自习时贴心陪伴,宿舍里关心生活起居,全力帮助新生适应高中生活。风雨淬炼青春志,汗水铸就军人魂。吴昊表示,今年的军训在风雨中开始,在坚持中度过。雨水打湿了迷彩服,却浇不灭昂扬斗志。这场风雨的洗礼,让学子们褪去稚气,磨砺出更坚定的意志、更严明的纪律、更团结的精神。
迷彩青春铸新梦,热血奋斗焕荣光
8月15日清晨,沉寂了一个盛夏的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再次被蓬勃的朝气唤醒。2025级新生国防教育课程启动仪式在新体育馆举行,现场,省锡中副校长王晓建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与国际形势,阐述了学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目的——切实增强同学们的国防意识,帮助大家掌握必要的国防知识,同时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将来投身民族振兴伟业筑牢根基。

迷彩是青春的底色,汗水是成长的勋章。军训开营日,是2025级匡园少年“起航”的宣言——从独立报到到庄严开营,从融入新家到入学启蒙,每一步都踏响着成长的足音。8月16日,热浪翻滚,各个场地上的新生们正在接受队列训练,虽然早已汗流浃背,但他们的身姿却愈发挺拔。整齐的队列、响亮的口号,见证着这群少年的蜕变。“刚开始站军姿时,小腿抖得厉害,但听到教官说‘坚持就是胜利’,我就告诉自己不能放弃。”女生夏琳奚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眼神坚定。男生方永奇笑着说:“晒黑了一层皮,但看到全班同学都在坚持,我也绝不能掉队。”

为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帮助新生快速适应数字化教学模式,此次军训中,省锡中组织2025级全体学生分批开展“匡园深学系统”专项培训。据省锡中高一级部朱正忠老师介绍:“作为入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此次培训旨在让学生熟练掌握深学系统的核心功能,为后续的高效学习奠定基础。”

在录播教室的培训现场,学生们通过平板电脑亲身体验了深学系统的各项智能化功能。通过实际操作与互动练习,学生们逐步掌握了使用方法,并在模拟课堂环境中完成了协作探究任务,充分感受到数字化学习的高效与便捷。

军训间隙,一场别开生面的“同舟共济”主题团建活动在田径场火热展开。通过趣味竞赛的形式,帮助新生缓解军训疲劳,增进团队默契。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展开竞技,每班选派20名同学两两搭档,采用接力方式共同完成校训“诚、敏”及学风“毋懈毋怠、作民之良”的书写任务。参赛选手需默契配合,通过交替铺设海绵垫的方式,在跑道上“书写”出每个汉字。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各班同学齐心协力,既有紧张有序的战术配合,又不乏欢声笑语的轻松时刻。
迷彩绿遇上青春美好,蓄势待发!
每一次挥汗如雨,都是对青春的致敬,对自我极限的挑战。当迷彩绿遇上青春美好,当汗水与坚持碰撞出成长的火花,迈入高中阶段的第一场历练——国防主题教育,陆续开始&进行中。
南师附中秦淮科技高中
军训时间:8月16日—8月22日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军训时间:8月18日—8月24日
南师附中江宁分校
军训时间:8月20日—8月26日
国防主题教育,不仅是烈日下的队列训练,更是纪律意识的深化、团队精神的凝聚、意志品质的淬炼,更是每位同学三年高中生活的开篇。
亲爱的同学们,你,准备好了吗?
下周,即将开始军训的高中校也陆续发布提醒——
【身心准备】
为帮助孩子以最佳身心状态迎接国防主题教育,请您根据孩子体能和状态协助孩子提前调整:
1.国防主题教育前召开一次家庭会议,让孩子参与其中,增强主动性和心理预期。
2.每日快走或慢跑20-30分钟,逐步适应“持续活动”状态。
3.每日睡前做5-10分钟肢体拉伸,重点活动肩颈、腰背、腿部肌肉,避免活动时因动作僵硬导致拉伤。
4.提前调整好作息习惯,减少起床困难和白天困倦的现象。
5.均衡饮食,储备能量。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增强免疫力和肌肉恢复能力。
【物品准备】
避免携带过多物品,按“必需、实用”原则筛选。同时让孩子参与整理过程,熟悉物品清单,培养独立能力。能让孩子在国防主题教育活动中减少生活顾虑,更专注于体验与成长。
1、家长需认真如实填写《军训学生身体状况调查表》,进连队后交给班主任。
2、自备物品:大容量水杯,建议自备如驱蚊水、风油精、创可贴、藿香正气水、人丹等。如有特殊需要的,带好自己必备的药品。
3、自备学习用品:笔记本、黑色签字笔等。
4、禁止携带物品:在校期间,严禁携带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禁止携带与军训、学习无关的小说、杂志、扑克牌等娱乐物品;禁止携带刀锯、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进入校园。一经发现,将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关条例予以相应的处理。
【仪容仪表要求】
1、头发:男生头发长短适度(前不过眉,侧不过耳,后不及领),不染发、不烫发、不留怪异发型。女生不染发、不烫发、不披发、不留怪异发型。

2、指甲:保持指甲整洁,学生不留长指甲,严禁涂甲、美甲。
3、佩饰:不得佩戴任何饰品(首饰、项链、耳环,手镯,金属铭牌、有色眼镜等)。
4、着装:全套军训服。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
通讯员 糜梦逸 宋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