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即将进入第十轮争夺,连云港将在主场迎战扬州。这两个古城,一个是从上古时期就为盐产区的海盐场,一个是一度盐商云集的全国盐业运销中心,两城共举两淮盐业独占全国盐业半壁江山,铸就了“淮盐”的金字招牌。此次对决,可谓“盐帮德比”。

盐运向扬州
在连云港市海州区境内,有一条长77公里、经灌云县、灌南县流入淮河的盐河。这条河,就是连云港和扬州之间维系着千年盐业纽带的证明。
唐武则天垂拱四年(688年),朝廷开挖了北起海州(今连云港),中经灌云、灌南而达涟水城与淮河相连的盐河,包括海州各盐场在内的淮北盐场所产盐,此后都经此河运达涟水城屯积,之后再入淮河溯淮而上进入洪泽湖,最终由京杭大运河转运到扬州城内。到了民国时期,海州盐还可通过海运至上海入长江口,再溯江而上到扬州仪征,在这里的十二圩实现分销转运。
海州盐之所以要千里迢迢运往扬州,是因为明清时期,朝廷在扬州设立两淮盐运使司,直接管辖淮南、淮北两淮盐产区的盐务,关键的盐课征收、盐引发放均要在扬州完成。所以,连云港生产的盐运抵扬州后,需在此集中经扬州盐官机构核验审批,再由聚居在扬州的各路盐商,分销去往长江流域的湖南、湖北,内陆的安徽、江西,以及江南地区。

两淮盐运使司当时管辖的两淮盐区包括了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沿海地区,以淮河为界分为淮南、淮北两大盐场产区。两淮盐区则是中国古代产量最高、质量最优的盐区之一,其出产的“淮盐”闻名天下,这里的海盐通过晒制或煮制即可轻松获得,成本低、产量大,“淮盐”一度占到当时全国食盐销量的近一半,被称为“天下淮盐”。
盐产自海州
有资料显示,明末清初,每年经扬州运销的“淮盐”达670万石之多,扬州盐商从中获利颇丰。清初,扬州盐商年赚银1500万两以上,上交盐税600万两以上,占全国盐课的60%左右。而这其中,海州(今连云港)各盐场当时属于淮北盐场的主产区,在供应高质量“淮盐”方面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海州制盐的历史可追溯至先秦,西汉《盐铁论》中提到的“朐鬯之盐”即来自海州人的“熬波煮雪”。因产盐优质,在宋代,海州设有板浦场、惠泽场、洛要场三大盐场;元代,新建临洪场,并将惠泽、洛要两场改为草场;明清,海州设临洪、板浦、徐渎、莞渎四大盐场,后增设兴庄场;民国初年,淮北盐场因为盐业制度改革迎来大发展,海州青口、中正、济南、板浦四大盐场占据了淮北盐场产量的绝大部分。

有资料显示,明代两淮盐场共有30个,其中淮北有5场,淮南有25场。乾隆元年(1736年),全省共有23场,淮北有板浦、临兴、中正3场,淮南有20场。到光绪年间,两淮有盐场17场,其中淮北3场,淮南14场。
从两淮盐区的产量观察,明清时期,淮南盐场(产地主要是盐城、南通)产量长期居前,但各种因素下,淮北盐场生产逐渐超过淮南盐场。到了民国时期,淮北盐产平均产量占两淮总产的70%,其中1924年淮北盐产已占全国盐产的五分之一。
海州盐场中的板浦场,则是淮北盐区建场时间最早、产盐历史最长的盐场,其产盐规模在淮北盐区一直独占鳌头。嘉庆九年(1804年),板浦场共有灶籍2882户、14530人,年产食盐占淮北盐区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板浦场盐场的重要性,也使得板浦当地成为淮北盐场的盐务中心。两淮盐运使司下设分司管理各盐场,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两淮盐运司之淮安分司署还北移到了板浦盐场的所在地,称为海州分司,板浦成为业盐商贾辐辏之地。
连扬“盐缘”未了
因为盐业纽带,海州与扬州形成了紧密的经济依存关系。到了清末民初时期,来自淮北盐区的“淮盐”还经历了在长江边的仪征十二圩转运分销时期,时间约有60年。
清代道光年后改“纲盐法”为“票盐法”,放宽盐运销管控的同时,朝廷需要一个集中节点来规范盐的集散、查验与征税。而此时的扬州,盐商集团在改革中失势,扬州遭遇战乱,且附近江段泥沙淤积加剧,大型运盐船难以停靠,最终官方选定仪征十二圩为淮盐转运总栈,设立盐务机构,统一管理盐的存储、检验、运输调度,形成了“盐船聚十二圩,再分运全国”的转运体系,逐渐取代扬州成了淮盐的“总转运枢纽”。

这段时期,淮南盐场(如盐城、泰州一带)的盐通过串场河、通扬运河等水系可顺流直达十二圩;淮北盐场的盐则可通过海运至上海,再入江运至十二圩分销。盐船从十二圩出发,沿长江可南下直达两湖、江西等主要销区,沿运河则能北上供应安徽、河南等地,水运成本低、运力大,完美解决了淮盐“从场到岸、从岸到销”的转运难题。这也让名不见经传的十二圩,一度成为清末民初中国长江流域著名的小镇,繁华如过去的扬州。
然而在1933年,当时的国民政府财政部推行了“新盐法”,废除了在十二圩屯储的模式,两淮盐可直接运往湘、鄂、皖、赣各大岸,这使得十二圩丧失了两淮盐务总栈的关键地位。再加上军阀战争、日军侵华等,十二圩以盐运为核心的相关产业很快萧条。
连云港与扬州之间维系近千年的盐业纽带,随着十二圩的萧条,随之崩断。但是,大名鼎鼎的“淮盐”品牌却沿用至今。如今,扬州与盐业的关联度已经不似从前,而连云港仍为“淮盐”的重要产地之一。“淮盐”目前是全国食盐市场上的高端品牌,是江苏省的特产,品牌价值愈发闪耀。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