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谣言门诊部 > 正文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5年4月辟谣榜综述

近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对2025年4月网络谣言进行了梳理分析。网上数据监测与网民举报显示,当月谣言主要集中在炒作民生话题、伪造公共政策、炮制社会热点等方面。部分谣言断章取义、歪曲解读,误导公众认知,扰乱正常社会秩序。各级网信、公安部门协同联动,多管齐下,全力整治谣言乱象,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炒作民生话题,扰乱社会秩序。4月,涉民生领域谣言多发,个别不法分子针对群众关心的社保、教育、医疗、就业等话题散布误导性信息。诈骗分子假冒人社部门,编造“社保账号状态异常,需速办登记认证”的话术,诱导老年人填写个人信息,伺机实施钓鱼诈骗。“2025年佛山全面取消入学限制”一文,对佛山教育招生政策进行“断章取义”式解读,用“无社保、无房产可入户入学”博取关注,误导公众认知。“上海一患者被AI误诊重症肺炎险丧命”的假消息,虚构“AI医生独立诊疗”场景,渲染AI技术应用风险,拉低民众对医疗服务信任度。所谓“外卖平台禁止45岁以上的骑手接单”不实信息,属于旧谣新传,造谣者以炒作骑手“年龄焦虑”博取眼球,煽动负面情绪。
伪造公共政策,误导公众认知。4月,个别不法分子假冒官方名义,伪造散布各类公共政策。如“粤港澳两地牌全面取消”,故意曲解政策优化措施,将“取消关联核查纳税、延长指标有效期”等便利化调整篡改为“全面取消”。还有不法分子利用企业修复信用的迫切心理,通过编造“内部操作”的话术,散布“企业信用修复需付费”的虚假政策。此类谣言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或诱导付费、或挑拨矛盾,严重消耗公共资源。

炮制社会热点,制造舆论恐慌。4月,涉灾害事故类谣言“无中生有”虚构灾情、“移花接木”夸大损失,故意制造恐慌,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如某网民为博眼球,编造“重庆一工业园区着火,10人遇难上百人失联”的火灾谣言,引发社会恐慌。还有人利用缅甸7.9级地震的舆论热度,在群聊中伪造证件图片,谎称“中国赴缅甸救援队需募集资金,采购防疫物资”,企图骗取善款;还有人编造同期我国多地发生地震,受灾情况严重。此类谣言可能降低民众对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信任,严重干扰社会稳定。

联动治理谣言,共护清朗网络。各级网信和公安部门协同联动,多管齐下,全力整治谣言乱象。如编造“重庆工业园火灾”“外卖平台禁止45岁以上的骑手接单”等谣言的涉事者均已被属地公安依法追责或处罚。网信部门通过开展“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等专项行动,从严打击故意制造噱头、恶意博取流量、散布虚假信息等违法行为。

“五一”假期以来,有关交通出行、旅游消费等领域的话题热度攀升,应警惕各类消费陷阱和不实信息。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提醒广大网民,保持冷静理性,共同维护清朗和谐的网络生态。
责编:严红兰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